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王景新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土地法制学人 >> 正文

农村土地和劳动力不宜过度转移
2008-11-27 00:00:00 本文共阅读:[]


 

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过度转移是当前我国工农业和城乡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期间,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协调好工农业和城乡发展的关系。

  先前的工农业和城乡关系研究中,从来没有面临今天这样的局面――繁荣的工业、城市经济与日显衰退之势农业、农村经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长三角等发达区域的工业化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由执政理念转变为战略和政策。但我们仍然看到:农村土地仍然大量向工业部门和城市地区流转,国家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从农民手中拿走的高额土地资产,继续支撑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农村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相对衰落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扭转。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劳务输出地区,农业劳动力“老弱妇孺”化,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民新居不断落成而村落整体景观则日渐破败,农民对村庄田园生活信心不足。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工农业和城乡关系,仅靠调控工农业两大部门的增长速度,改革和调整城乡分配关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当前阶段,我国工农业和城乡关系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农业增长速度比不协调的问题、两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分配结构不公平的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过度转移。要“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必须坚定不移地遏制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过度转移。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起步阶段,坚决节制农村土地、资金和劳动力过度向工业领域和城市地区转移,就是“统筹城乡发展”。

  

  不遏制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过度转移,就不可能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格局

  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大量向城市地区工业经济转移有其必然性。改革30年,是我国农村土地、资金、尤其是劳动力大量流向工业部门和城市地区的30年。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土地大量转移,就没有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没有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现代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不仅减缓了农民在土地上的堆积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维系着小规模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而且保证了工业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应该说,农村经济资源转移不仅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重要过程和阶段。但是,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转移是否应该有一定限度?农村经济资源保有在什么水平上,才能既保障工业经济繁荣和城市现代化的需求,又保障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同步推进?这个问题在农村改革30年的进程中一直没有纳入政策研究的视野。

  如果说“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人均0.8亩耕地的警戒线就是农村土地资源转移的最后底线,但“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并没有保护耕地的流失。19782007年的29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272.53万公顷(约1.94亿亩),年均减少668.97万亩。分阶段看,19781995年的17年里,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441.6万公顷,年均减少26万公顷(390万亩);19962004是全国耕地面积减少的高峰期,9年净减少760万公顷,年均减少95万公顷(1425万亩)2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判断以后,工农业和城乡关系进入调整新阶段,建设占用耕地有所减缓。根据历年发布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052007年,耕地较少有所趋缓,3年净减少70.93万公顷,年均减少23.64万公顷(354.6万亩)。

  耕地减少除了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外,建设占用是最主要因素。19832007年的25年间,仅国家建设占用耕地一项就高达372.44万公顷(5886.6万亩),建设占用耕地年均为235.46万亩。耕地的市场价值无法估算,假设建设征收每亩耕地农民平均流失510万元收益,国家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土地资产高达2.945.89万亿!就是在2004年提出“两个趋势”之后,国家建设每年占用耕地仍然居高不下,谈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村落精英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过度流失,是造成农业衰退和村落衰败的最重要原因

  村落精英流失和农村青壮年农民过度转移的问题,一直没有人引起政策的关注,相反,社会舆论和政策导向过分强调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按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53100万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4%。全国农村2万多个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户均2.34人,其中外出从业劳动力户均0.993。家庭骨干劳动力基本外出。至于农村究竟有多少剩余劳动力,估算结果差别很大,多则20644万人(统计局1995)或1/3,少则4005.6万人(纪韶20074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5212万人(蔡20075。不管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多少,数字永远没有现实丰富和准确。从我国劳务输出大省和一些典型案例看,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境况早已显现。

  江西是我国的劳务输出大省之一。江西调查总队刘顺伯依据农住户数据推算,2006年,该省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665.9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28%。其中男性所占比重为60.2%30岁以下的占76%,初中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为6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为16.5%,均明显高于全省同类指标的平均水平6。农村留守在种植业的劳动力中,40岁以上的占67.8%,其中50岁以上的占36.51%。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74.2%。农业部门劳动力老化和低素质现象可见一斑。作者200311月在江西高安市、上高县,分宜县、渝水区等地调查了27个乡(镇)、29个建制村,许多地方的外出劳动力占比例高达60%以上,乃至找不到青壮年农民座谈。更为严重的是,留守的农村青年外出意向明显,调查显示,16-20岁、21-25岁、26-30岁人员中,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分别占97.30%、94.3%、84.5%。说明绝大多数青年农民对乡村生活失去了信心。

  农民年龄越年轻转移率越高的现象在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农村同样存在。湖北调查总队等对全省监测结果显示:2007年,湖北农村劳动力在省外务工人数超过500万人,占全省外出从业人数的73.8%。全省各年龄段转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为:16-20岁为78.1%21-25岁为75.1%26-30岁为68.2%31-35岁为49.7%36-40岁为31.8%7。湖南常德市统计局调查,全国首批劳务输出示范县――桃源县,200520062007三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2.2万人、22.1万人和22.3万人,分别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3%46.1%46.8%,其中18岁以下、1835岁、35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5%67.8%24.7%;衡南县农业局何盛红调查,2007年,该县外出务工劳动力27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57.9%,其中30岁以下年龄段占37.1%30--50岁年龄段占到62.9%。重庆市荣昌县农业局调查,截止20076月底,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23.42万人,占全县实有劳动力的58.74%,其中向重庆市外转移的占74.8%1840岁内转移的劳动力达21.14万人,占转移劳动力的90.28%

  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过度转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那些劳务过度输出的地区:农业劳动力资源匮乏,农用地部分被抛荒,实际利用率下降;留守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生产,延缓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劳动积累明显降低,加速了农业基础设施的老化;农村公益事业难以开展,衍生众多社会问题。

  作者在村域经济调查中还发现,村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差距,与村落精英与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程度和方式有重要的关系:一大批工业型、专业市场型、旅游型村域,尽管村落精英和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但他们“打工不进城、进厂不离村、务工经商不离农”,合理分工与“错时令”利用劳动时间,满足了村域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了村域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出现了村域工业化、村落集镇化、村民市民化繁荣景象;而那些传统农业型村域、山区贫困型村域,村落精英和青壮年劳动力远离家乡,大量转移到省外的工业领域和城市地区,老弱妇孺病残者留守乡土田园,尽管外出劳动力带回些许剩余,修建了一些新居,但有新居无新村,村落残破衰落。其景象是,春节人气旺盛,节后人去屋空,真有点“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境况。

  一切迹象表明,农村劳动力总量上可能还有剩余,但青壮年农民、有文化和技术的农民已经严重短缺,“3/4的村庄已无青壮劳动力可向外转移”(韩俊等,2007)。现在已经到了节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候了。新阶段,重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价值和信心,用政策引导和鼓励村落精英和青壮年劳动力留村创业,不仅是遏制农业衰退、村落衰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而且事关新时期的工农业关系和城乡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该调整了。

注释:

 

1.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改革30年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项目批准号:07CJL037)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 .有关数据源自宋洪远.中国农村改革30[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第119121页。

3. 农业部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4.纪韶.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最新估计和测算方法[J].经济学动态,2007.10.

5.张玉玲.我国农村还有多少剩余劳动力--访蔡�[J]. 光明日报,2008.4.30.

6.刘顺伯.江西还有多少富余农村劳动力可以外出转移[N].2007.11.16,中国农经信息网。

7.湖北调查总.湖北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人数超过500万人[N].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8.02.22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