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传媒观察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传媒观察 >> 正文

互联网解决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制约问题有优势
2016-05-11 15:18:06 本文共阅读:[]


【编者按】《土地市场蓝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土地融资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就目前模式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分级评价体系缺乏完善的农村保障体系缺乏流动性较高的土地交易市场。而互联网在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方面相较传统做法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挂牌信息更充分交易主体更广泛交易过程更规范交易数据更翔实交易服务更专业 

    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以下简称《土地市场蓝皮书》)研讨会。

    据悉,该报告是国内第一部专注于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蓝皮书,旨在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梳理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三大问题制约

    《土地市场蓝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土地融资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就目前模式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分级评价体系。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农村土地分级评价体系更是亟待完善。各地之间、各区域之间以及同村之间,土地差异较大,而评价标准又各不相同。面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自然不愿直接介入,要借助各类农村机构。因此,应尽快建立标准统一的农村土地分级评价体系,将农地抵押的利好政策真正惠及农民。

    二是缺乏完善的农村保障体系。尽管出台了农地抵押融资政策,但大量农民仍不愿利用土地进行融资,其原因便在于缺乏有效的农村保障体系,土地几乎是农民唯一的生活保障。因此,很多农民对农地抵押一直心存疑虑。

    三是缺乏流动性较高的土地交易市场。对农地进行融资的主体是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又是自负盈亏的机构,其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期,各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本就呈上升态势,须严控风险。而农村土地又是融资的新兴领域,金融机构若不借助各类机构,即使获得土地也很难变现。因此,建立标准化、流动性较高的土地交易市场,有利于农村土地融资的开展。

    “互联网+”解决农地流转问题优势明显

    此外,今年的《土地市场蓝皮书》还强调指出:农地流转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农地流转平台不仅填补了农地流转服务业的空白,也极大地提升了农地流转的效率。“互联网+”的做法在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方面相较传统做法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挂牌信息更充分。“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能降低农地转让方和受让方获取农地信息的成本。随着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的出现,农户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农地信息上传到平台挂牌。

    第二,交易主体更广泛。“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一方面不用再跑到线下中介去登记或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全国乃至全球的农地信息。

    第三,交易过程更规范。“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能够促进交易公正、开放、快捷。互联网的公开、透明,让农地转让方和受让方的信息更加对等,让农民了解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农地流转相关政策以及农地流转制度与程序等,减少了信息资源不对等导致的价格欺骗行为,保证农地流转价格的透明,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公平,同时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第四,交易数据更翔实。“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更有效地服务农业发展。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记录了农地供求以及其他详细信息,如农地的地理位置、温度、光照、土壤、虫害、历年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市场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动化网络,能有效地指导农业项目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效益,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

第五,交易服务更专业。牵手互联网后,农地流转由单一的信息服务拓展延伸出一条完整的农地流转生态产业服务链,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服务链条也更加完整。

中国农地法律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