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传媒观察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传媒观察 >> 正文

广州农商银行升级农村金融服务
2015-11-25 10:32:13 本文共阅读:[]


【农地法律网编者】广州农商银行的前身是与新中国同龄的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辖内622个网点中有423个遍布广州农村地区,驻村营业网点数占广州同业的70%;全行近半自助设备布放在农村区域。一直以来,该行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城乡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也是村委村民最为信赖的金融服务机构。然而,随着城乡格局的巨变,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社区金融”有关精神及《广州市加快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广州农商银行提出要因应农村经济的新常态、新业态,找准本行的经营特色、市场定位与发展路径,全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建设,积极探索金融支农新模式。那么,何谓“农村金融服务3.0方案”?1.0的旧服务模式是田连阡陌的现金存取、算盘计算、手工记账,这样的时代已经伴随着记忆远去了;2.0的服务模式则是粗放型营销、经验型营销、分散型营销等,这种模式下的产品只有简单的存贷汇业务,种类单一扁平,业务推动乏力,无法满足村社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服务升级迫在眉睫。   广州农商银行管理层“揭秘”3.0方案:即以回归“农”本位为理念、以践行“走村社、转理念、改模式”为形式,将单一扁平化的农村金融服务全面升级,融合更为丰富的存贷结汇金融产品、更先进的线上线下金融手段、更有广度的文体村建金融支持,以及更具力度的农村经济业态金融帮扶,搭建综合立体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谋划新农村发展未来,推动普惠金融,实现千村圆梦。    为更好地推动落实“农村金融服务3.0方案”的各项内容,广州农商银行总行和各经营机构将分别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以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原则,以“走、转、改”为核心展开全方位行动,总结起来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重拳出击”。    “走村社”加强银村交流,重塑认识回归“农”本位。今年10月份开始,广州农商银行高管带队“走村社”,调研村社基本情况、人口、产业情况、存款总量及市场占比等要素,全面深入摸清村社基本情况,为做大做好村社业务打好基础;同时,也将走访村社所对应的营业网点,了解基层网点农村服务,听取基层员工心声及服务建议,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各经营机构将加强村社日常维护,把对村社高管、村民贷款等收件、调查、面签等工作下沉到服务站,缩短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    转变业务理念,创新产品及服务。探索创新新型村社授信产品,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权、集体经营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科技企业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等授信产品,建立村社主动授信工作模式,引导、挖掘村社对公客户的三旧改造、物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授信融资需求。    满足村社高管个人客户的经营、消费等贷款需求,主动提供授信支持;积极参与农村财务监管平台、三资交易平台建设,争做主办银行;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路径,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使村社与村民能依托平台一站式满足办理基本业务,例如村社对公客户购买保本理财产品、转账汇款、代发工资等。通过上述平台村社和村民可以直接发起融资申请,撬动农村市场;搭建“金融+互联网+生活”的服务模式,借力金融科技平台支持,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综合金融和“医、食、住、行”等生活服务需求,提高服务黏性。    建设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普惠金融服务渠道。计划以金融服务站建设为重点,三年内建设100家农村金融服务站、80家社区银行(或社区金融服务站)、50家普惠金融自助银行,至2017年完成全部普惠金融渠道建设任务;对于网点及自助设备暂未覆盖的村社,推广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元化电子渠道,提供全天候7×24小时的便捷金融服务;加强网点改造及自助设备投入。    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构建综合、立体式农村金融服务。打造农产品网上商城,对接绿色农产品销售。通过广州农商银行电子商城平台,为农村地区优质农土特产提供在线销售、供需信息发布的功能,帮助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打通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渠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设在线商旅平台,发掘美丽乡村旅游资源,把广州市农村地区特色旅游、娱乐、住宿、餐饮资源信息在线发布推荐给广大居民及行内VIP用户,实现线上便捷支付,助力农村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建设“珠江・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平台;打造村社WIFI项目,支持村社信息化建设,计划与各大通信运营商合作,逐步将WIFI布设进广州地区大部分村社,改善偏远农村的网络通信环境。    践行农村公益事业,真情反哺村社建设。通过太阳公益基金会,支持村社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比如赞助端午节扒龙舟、菠萝诞、乞巧节等活动;热心村社敬老助贫,关注帮助农村弱势人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比如向村社孤寡老人派赠慰问金,为孤寡老人安装“平安钟”,向村社特困户给予资金捐助,为村社老人活动中心提供各类老人文娱器材等;支持村社公共设施修葺翻新,比如公园、文化中心、运动场馆、阅览室、宣传栏等的修葺与翻新,以及村社公共文体器材的购置与翻新,通过村社公共设施加强业务宣传。释放资源保障业务,提高营销工作能效。总行建立全市村社基本信息档案系统,下放存款定价、贷款定价、收费减免、农村三旧改造业务办理权、授信业务审批权等多项业务自主权到支行一级,缩短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释放基层拓展村社业务的工作活力和灵活性。    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既是当前农村经济不断变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践行普惠金融的必然选择。广州农商银行将不断致力于让金融服务“普之城乡,惠及于民”,全力搭建普惠金融服务“直通车”,真正实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来源:羊城晚报                                                             来源日期:2015年11月25日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