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传媒观察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传媒观察 >> 正文

李昌平|金融乡建与财政乡建(1)
2018-11-02 17:26:59 本文共阅读:[]


作者简介: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中国乡建院院长、中国体改研究会研究员、珠海市政府农业顾问、珠海横琴华夏乡建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的新浪微博

乡村建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金融乡建;另一种是财政乡建。这两种乡建方式的效果,相差有十万八千里!

(一)

以植树造林为例说明:政府让处于沙漠边上的赵家村和钱家村植树造林,各造林500亩,每村投入1000万,财政分10年拨款,每年拨款100万元。

赵家村的做法:财政植树。第1-3年:资金集中使用,村民共同参与:统一买树苗、统一植树、统一灌水、统一管护⋯。三年共投入300万元植树300亩,成活仅有50亩。第4-6年:赵家村改革了,改为"承包造林,专业大户造林"。把沙漠地承包给大户造林,每亩先给1.5万元,成活了再给0.5万元。三年共投给大户230万,由于人工成本高,造林仅200亩,成活不到30亩。第7-10年,赵家村又改革了,向社会公开招标:每亩先给1万元,成活了再给1万元。有一家"造林公司"中标了。工程招标及采购招标等费用花去了15%,再加上人工费用上涨等,四年花了300万,造林250亩,仅成活了50亩。总之吧,十年花去了近900万,植树750亩,成活130亩。还剩100万的管护资金。

钱家村的做法:金融植树。钱家村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成立"钱家村林果合作银行",政府每年注资"林果银行"100万,村民按4:1配股25万。各家各户自已育苗,先在自家的承包地上植树种果,有能力的也可申请在集体荒地上植树种果,谁种谁拥有收益权。林果成活成林后,每亩林果可在"林果银行"抵押贷款2万元左右,年利率4%。利息收入按股分配。如果抵押贷款不还,林果地收归村民"林果银行"。10年后,"钱家村林果合作银行"总资本金1250万元,村民存款500万,第十年的贷款余额1500万元。十年间村民共自发植树种果1500亩,成活1000亩。超额完成500亩获得政府奖励500万。

(二)

以土地整理为例说明:赵家村和钱家村都存在大量土地撂荒现象,原因是水利条件差、土地高低不平、每户几亩地分为几块。因此,不便于耕种。政府给两村各1000亩的土地整理的项目,每亩整理费5000元。

赵家村的办法是:公开招标,招来工程公司机械化施工--平整土地。总预算500万元,支付招标成本和转包提成后,用于工程的实际费用不足400万元。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农户找出种种"不公平"理由阻止施工,扯皮拉筋,额外支出了50多万元。整个工程干下来,花光了政府给的500万元,村集体还负债了50万元。土地规模经营的目标也没有实现。

钱家树的办法是:以政府500万元为种子资本金,引导村民1:1入股500万,成立资金初始规模达1000万的"钱家村土地银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连片整理土地,发动群众自主投工投劳整理,做到一组一块田。以小组为单位再把整理好的土地对市场公开发包,价高者得,但内部人优先。土地租金按每户在册的承包地面积分配到户。农户可以在册的承包地在"土地银行"抵押贷款,每亩可抵押贷款2万元以上(土地租金为800元)。种田大户也可以经营权或农产品在"土地银行"抵押贷款"。"土地银行"的利息收入按股分红。钱家村把土地整理好了,规模经营实在了,还借机创办了一个资金规模达千万级的自已的"银行",每年能给村民提供千万级的贷款--增长3000万元以上的GDP。实现了一举多得!对于钱家村村民而言,一亩田一年800元的租金收入是重要的,但一亩能抵押贷款2万多元的"财产权利"才是更重要的!讲清了这个道理,村民对创建"土地银行"是非常积极的!

赵家村的土地整理,属于典型的"财政乡建"--财政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钱家村的土地整理,属于典型的"金融乡建"--用政府的钱种棵"摇钱树"或买个"聚宝盆"--借机把农民组织起来、把资源资产资金集约经营起来、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流动起来。村民和村社组织的主体性和自主发展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

以养老为例说明:赵家村和钱家村都是二千多人口的大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庄平日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

赵家村有个小林场出租,每年收入5万元左右,政府每年也有5万元的"养老补贴",合起来是10万元,每年腊月二十四给每位老人时发红包400元过年,年年如此。

钱家村有个小渔场出租,每年收入也差不多5万元,政府每年也有5万元的养老补贴。钱家村在2004成立了"钱家村夕阳红养老基金",村里和政府每年各向养老基金注入5万元,还鼓励村里的孝子贤孙们也出资注入"夕阳红养老基金",利息收入孝敬老人。村里的老人每人出资3000元入股"夕阳红养老基金"。"夕阳红养老基金"由老人组成的养老理事会管理运营。村里的年轻人要向"夕阳红养老基金"贷款,必须先存款,存一万可贷三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跟农商银行走,以承包地抵押贷款。到2017年,钱家村的"夕阳红养老基金"的资金规模高达800万,当年放贷750万元,利息收入70万元。当年腊月二十四开分红大会,50%的利息收入做积累,50%的利息收入分配给老人,每位老人分得2800元。

赵家村的老人过着平静冷清的晚年生活。

钱家村的老人过着热闹有为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多的"孝子贤孙"出资孝敬老人,年轻人要发展需要求老人支持,老人是村里地位最高的群体;每年都过重阳节,平日里的活动也丰富多彩,老人很快乐;老人们还负责村里的垃圾分类、森林防火等工作,老有所为。

赵家村到处刷的是敬老爱老、老有所养之类的标语口号,也开述玩笑过很多的会,搞过很多的活动,好像也没什么实际作用。钱家村"养老基金"每年分红大会让"敬老孝子"上台给老人们派红包,仅此一招,敬老爱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已成风气。

赵家村以财政和村集体的10万元钱给老人发过年红包,是给老人们送鸡蛋过年,是"财政养老"。銭家村每年以财政和村集体的10万元钱注入"养老基金",引导村民都孝敬和支持老人有为,是支持老人们养鸡,是"金融养老"。其结果大不相同啊!

(四)

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政府高度重视壮大集体经济。这几年政府帮助赵家村发展集体经济投入了500万,帮助钱家村发展集体经济也投入了300万。

政府给赵家村投入了500万壮大集体经济,主要做了这样几个项目:一是整理河滩地300亩,种上了花椒,投入了150万元;二是流转农户承包地,建了50个大棚,办了现代农业园,投资了200万;三是买了20台挖掘机,成立了一个工程队,投资200万元。这三个项目总投资550万元。三个项目每年的总承包收入为15万元,其中、香梨基地每年承包费4万元;现代农业园每年承包费3.5万元;工程队每年承包费7.5万元。但在收取承包费的过程中,每年都有各种"特殊情况",每年都有承包者提出减免承包费的要求,每年实际收入12万不足。

钱家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和赵家村不同,他们不要上面给专项资金上生产经营性项目,而是要求政府出"种子资金"在钱家村"内置金融"中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政府统筹各项资金300万元,在钱家村内置金融中设立了"钱家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第一年,300万元放贷,村集体实现利息收入30万元。第二年,村集体又在"内置金融"中设立"钱家村房屋银行"--鼓励村民把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自留地等折价后以"长期存款"的形式存入"房屋银行",再把"房屋银行"收储房屋、宅基地及自留地等的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使用权营销给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是需首付10%的租房即可获得农民的宅院+自留地,其余90%的租金可向内置金融申请按揭贷款。村集体既帮助农民盘活存量资产--获得财产性收入;又扩展了内置金融服务功能及业务量--增加金融收入。第四年,村里建立了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进入养老中心生活,把自家的房子存入"房屋银行"--以房养老;第六年,村里住进了一百多户城市退休居民,破破烂烂的闲置房屋被城市居民改造得漂漂亮亮,每到周末,村里热热闹闹,村里的休闲服务业也发展起来了。第七年时,村里又成立了"土地银行",村民把土地当"存款"存入"土地银行",土地连片统一整理,变成城市人的蔬果园。到第七年时,钱家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其中,利息收入50万,房屋和自留地溢价分成40万,统一采购服务获利8万元,旅游商品销售获利5万元。并且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是递增的。

赵家村发展集体经济,思路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短缺时代,还是扩大生产经营的发展思路,投入大、获利小,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突破难,供需矛盾越积越多。路越走越窄。

钱家村发展集体经济,认清到了当下生产和产业过剩的现实,是资产资源金融化和服务金融化的发展思路。金融化的东西越多,收益也越多。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如果还是财政投入资金上生产性项目,一定失败。如果有成功,只是偶然。中国已经告别农产品和农产业短缺时代很久很久了,而官员的发展思路还停留在靠"发展生产"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致富的旧时代!

现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研究"金融化",是的,"金融化"才有收益!我讲的金融化,是为人民服务的金融化,是农民及其组织主导的金融化,而不是私人资本、商业资本主导对三农实施金融化!

生产很难增收了!农民拥有金融权利并运用好这个权利,是未来增收的主要途径!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