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土地一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1978年,对中国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心转移;这一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分田到户,冒死搞起大包干,农村改革从此拉开序幕。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由此翻开了第一页。
到2008年,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在这30年里,从农民的“衣食住行乐”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逐步进行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已经见效了,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农村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然而30年后,曾一度让广大农民期盼已久能发家治富的土地,他们今天却宁愿背井离乡在外谋生,家中土地闲置荒草丛生,田间生产设施严重破坏,村庄道路七弯八拐,房屋遍布良田各个角落,大片大片耕地被无情吞噬。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今天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笔者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存在的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
贵州省印江县联合村,位于印江县城北面38公里处,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332户人家,总人口1296人,总耕地面积1110亩,土地承包总人口985人,人均耕地1.1亩。不依山、不傍水,交通不便;多山、丘陵地貌;气候湿润,无霜期长,年平均降雨量为1230mm,年平均气温为20℃,是一个典型的偏僻农业村。适合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等作物,农作物一年一熟。
不可否认,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30年来,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在包产到户的早期,曾极大的促进了联合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也一升再升,农民粮食生产不仅达到了自给自足,家家均有余粮,改变了以往盼望国家救济度日的局面。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收入的进一步拉大,从90年代末期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该村实行过程中表现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种植积极性逐渐降低,已大不如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而联合村处于印江县多山地区,交通不便。并未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农业生产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至今仍是原始的耕作模式。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并未提高联合村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另外,政府工作责任缺失也沉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村也曾热火朝天的搞过烤烟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当时虽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合作模式,只是形式合作,政府职能部门对烟叶收购监督工作缺失,形成种植时承诺致富、收购时爱莫能助。烤烟收购公司是最大终裁者,是最大赢家,坐收渔利,未顾及龙尾农户的利益。在90年代末,许多烟农因此伤失了种植热情,至使现在烤烟种植已无人问津。再者,我国在加入WTO之前虽然粮食丰收了,但粮食价格与其它产品价格成反比发展,加上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民负担过重,更是极大地打击了村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就这样,在城乡收入差距一步步加大、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个大气候下,该村百姓一方面看到的是外面精彩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祖祖辈辈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逐渐失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消失夷尽。
二、村民对耕地保护意识逐渐淡漠。对于曾经梦寐以求的土地,现今的农民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许多山垄田地都已荒芜,杂草丛生。80年代垦荒的激情都已只是回忆,在路边的良田上盖上几层楼房已是司空见怪的事了,甚至成了一种攀比之风。据统计,联合村2000年后盖的房子85%盖在路边的良田里,这些土地都是永不可还原的。现在没人思考失去土地的农民会怎样,也没人关注我国的耕地是否紧缺。2001年,退耕还林的政策在联合村得到积极响应,有近一百亩的上等良田栽上了经济效益并不怎么好的梨树,并且过后只是按月向政府领取经果林补贴金,田地里梨树死活无人问津。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是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该村山多田少,草多地少,大面积退耕实无必要,而村民不加考虑就如此积极响应,可见对耕地的保护意识是何等淡漠。
三、耕地在变,户口在变,而土地承包没变。受水冲沙压等自然因素造成总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致使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另外,婚丧嫁娶,户口迁移等这些人口因素都在发生不断改变,而该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1980年开始的,现在的土地所有仍是1980年所分的,在1999年实行了土地“二轮承包”,但只是将原有的承包合同延期30年。这50年的出生、死亡、嫁娶、迁进、迁出变动有多大,可想而知。98年以来,该村迁出居民户数已达150多户,这150多户人家的土地他们都没带走,那么这些土地到底是谁在耕种、是否荒芜、应怎样处置?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一个大问号。
四、“联产承包”只有承包没有联产。人们对于人民公社的记忆似乎只有饥饿、劳累。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现在,人民公社解散了,大锅饭打破了,村民之间的协作意识也成了往事。大多数村民都只关心自家粮仓是否装满,没人能做到“联合生产”。而对于一些需要集体才能做的事情被搁浅了,甚至70年代建起的生产设施村民为了各自利益,强加破坏,无人管理导致现已瘫痪。该村上游现在还有一座废弃的干水坝,就是这个干水坝,曾经是该村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终因日久无人维护,沟渠无人开挖而废弃不能使用。村民间因为缺乏合作意识,劳动力不够的家庭常常出现熟了的稻子抢收不到的情况。许多人都在感叹世道变了,怀旧起人民公社时期红旗飘飘、团结合作热闹劳动场面,对因缺乏一根联系起大伙的纽带而感叹。
五、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土地荒芜。近年来,我国农村实行“三减免三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农民收入与日俱增,农民生存状况与日改变。但是他们在计算生产成本与外出务工成本时得出:在家务农远没有外出务工收入好。另外考虑到务农受自然因素影响,势必影响一年收入,于是他们没有理由不选择风险比较小、成本比较低的外出务工了。这样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一、劳动力的大量外流。联合村青壮年大概有650人,其中有450多人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年人和妇女,并且妇女都是家中有小孩或老人需要照顾而无法脱身只有选择留下的。由于青壮年的外出,村子总是安静和孤独的。二、耕地的利用率降低。在1998年以前,大部分耕地都是春季栽种水稻,在冬闲的时候种油菜等农作物,实行一年二收。如今,村里没一家人种双季。全是一年一季,冬季全部土地空闲无人种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探讨意见:
一、国家可把抑制二三产业过快过热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提高二三产业科技含量、减少劳动作业人员为措施,降低靠体力劳动务工收入比例,防止外出务工收入过快增涨,以达到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并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国家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出口,严格控制农产品进口,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农民农产品收入。
二、对于政府应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给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以及种植技术。对原有的优势产业应加以保护,如烟叶生产。不能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私利破坏市场的公平,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另外要保证政令畅通,国家对农民种植优惠政策必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对于市场销售政策应适用市场自身规律,政府只职在市场指导,不在强行施政,干扰平等贸易,还市场经济本色,买卖自主公平交易,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堡垒。就比如印江县烟草种植业来讲,由于印江县毗邻重庆,在重庆的烟叶价格远高于印江的情况下,印江县烟农自然会将自己的烟叶卖到重庆市场,然而结果被政府部门发现后将烟叶没收,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并违法的。而这种强行施政违法行为,这也是农民丧失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原因,至使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
政府对耕地面积的保护不容忽视。政府应予以监督,对不可还原性土地的使用在审批时必须慎之又慎。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做好保护耕地的宣传工作,对基本农田区进行不可还原性土地的使用一列不予批准。
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对土地使用应适时作一些小调整,让有劳动力的家庭有足够的土地耕种,让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土地不被闲置,以确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序健康的发展,保证土地分配的公平合理性。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还需要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协调。联产承包制度下的村民不应该是一盘散沙,现今的村委会应该担负起组织协调好村民兴修水利、公路等关系到村民整体利益的事情。组织协调好村民的互帮互助活动,真正服务于民。
五、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就是以股份合作的办法或方式建立公共土地所有制,这种公共土地所有制即采取组建农业公司形式,让有经济能力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人向村集体承包连片土地,各农户以原土地责任制面积入股,各农户仍然在操作意义上拥有土地经营权,但却已经成了在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具体讲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大前提下,采取以引导,行政干预等措施,让各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权,以土地,资金,实物为股份进行入股统筹,以合同的方式,委托村组织代管,村组织再统一牵头,通过招投标或其它形式成立农业开发公司,各农户按股分红。这样达到连片承包人与原农户经营者合作经营,共同发展,强弱互补,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农民团结互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