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学术前沿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术前沿 >> 正文

调整分配格局 农村土地国有化
2011-11-22 23:57:22 本文共阅读:[]


城乡一体化促改革   农村土地国有化
           
调整财富分配格局   扩大我国民内需

 

    一、为什么需要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并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步伐

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面前,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稳步发展,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某些方面奋起直追和赶超世界强国。同时,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也面临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相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坚持立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力争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快好省的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经济方面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次贷经济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向全世界的扩散。过去我国连续多年保持GDP高速稳定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三个方面:依靠出口廉价资源和劳动带动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经济;高速膨胀的房地产和股票泡沫经济;消费型汽车快速猛增。

很显然房地产和股票泡沫经济的理性回归和法律法规的健全,使它们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无限膨胀。在房地产方面人们会逐步趋向理性投资;尤其是对虚拟经济投资人们会更加理性的将价值与价格进行对比,国家也会从虚拟经济的幻觉中回归到实体经济中来。

汽车作为高档消费商品对社会发展资源危机和自然环境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一是汽车消费面临的钢铁和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决定未来汽车消费成本的高昂;二是大量汽车消费制造的废气对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是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所以对未来消费型汽车的控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最近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临,我们国家依赖出口廉价资源和劳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严重挑战。一方面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已经成为事实,其他成本的增加使得商品生产成本将面临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地球资源和国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无限制的廉价出口国家资源。

那么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呢?我国一个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良好稳定发展,除了必须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出口业务和部分高档商品消费以外,就是扩大内需,正确处理消费与发展关系,正确把握消费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比例,准确把握社会财富分配格局,扩大居民购买力。只有全国人民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力,我们的商品才有稳定持续的市场。

同时,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进步和改革的需要。

    二、 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具体办法

首先,国家统一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国有化,国家统一对农民进行有效补偿。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对未成年人的基本教育安置和基本医疗;二是对农村成年人发展基金安置和基本医疗;三是对老年人养老安置和基本医疗。(可以参照企业改制主题思路)。

第二,土地国有化以后的管理基本保持现有管理办法,以村乡为单位对土地登记造册,设立国家土地管理机构。

第三,土地国有化,要明确土地基本用途,明确责权利和国家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原则和条件,对当前已经发生的承包或土地使用权原则上基本不变。但比如人员流动变化,国家应该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四,对国有土地统一实行级差管理。对土地级差产生的效益统一上缴国库,土地级差效益也叫土地地租。国家对基本农田、山林和草地实行政策性保护和鼓励。

第五,农村土地国有化可以采用个人承包制度和集体承包制度,实行土地国家流转。有一点必须限制的是不准土地闲置和个人集体转让。防止个别人对利用职权对国家土地进行垄断,或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主。

第六,土地流转的同时可以对地上附属物进行有价有偿流转。可以采用协商和拍卖等方式。

第七,为了有利于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企业可以与农民一起参与承包经营,按照企业模式发展,利益分配自由协商。具体发展模式可以多样化:农户+公司模式、集体承包+公司模式、集体承包联合成立公司等,比如集体林场就是一种,集体农场。参与承包土地必须是直接劳动者,不得分包、转包等,那样容易出现土地垄断和土地腐败,真正农民失去土地,新地主阶级和官僚地主阶级会出现。

第八,城乡一体化改革后的户籍管理按照房屋产权所在地为准,或常年居住所在地,未成年人随父母所在地为准。(城市配套房屋管理及占地建筑面积政策按照人均或一定使用房屋面积免交土地出让金,对规定以外占用的土地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对农村劳动者住房和生产占用土地也可免交土地出让金)。任何人所到之处必须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使用电子身份证刷卡管理,取消户籍制度利益。

第九,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环保、水利等建设,免除过路费制度。

    三、 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城乡一体化改革首先符合现代社会政治进步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灭等级制度,消灭阶级歧视和阶级压迫。全国土地国有化,将标志着全国人民身份和地位的平等、法权平等,从实质上来说国家政策将消灭建国以来的工农等级、城乡差别,建立创业就业城乡互动制度。

二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为实现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创造条件。把农民和工人从等级制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把城市工人解放出来,他们也可以像农民一样到农村去发展农业产业,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农民进城和城市居民下乡产生良性互动,城乡优势互补,扩大下岗工人就业面,也给进城农民生活工作提供合理合法依据,尤其是以农村创业面带动就业面,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真正新农村。

三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一方面在土地转化中,农民可以取得部分土地补偿金,为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开展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城镇资金、技术、人才下乡创造条件,解善农村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环境。

四是为未来高科技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提高,人类达到科技生产力水平必须实行发展与控制时期,是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时代,社会就必须对生产发展、消费物资分配与资源管理等必须实行计划管理,必然要求资源社会化所有和管理社会化。

五是户籍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市建设也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也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为农民进城铺平道路。

  四、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积极作用。

农村土地产权国有化与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私有化改革具有不可比喻的绝对优势,利国利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根本。

首先农村土地国有化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原则,符合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原则,使用权可以在国家有计划发展的要求下在整个社会流转。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失去了巨额国有资产所有权,不能再失去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所以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同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的隔离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阻碍农村经济进步和发展,所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必须改革。

  (二)有利国家有计划发展和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建设。

只有国家所有制才有利于合理合法有计划调整和规划我国农村农业的科学发展,有计划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并代替当前小农经济。

当前集体个人承包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农业已经严重落后于国际先进农业很多,所以必须迅速改革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尤其是土地所有制形式,使其利于国家整体规划发展。

农村土地私有化将可能进一步恶化农村土地环境,激化农村矛盾,扩大两极分化。要有效预防国有企业改制的矛盾,防止土地再次轮为国家资源三步曲――先股份制,后私有制,最后被国外企业侵吞。农业发展有可能进入混乱无序状态,不利于国家有效宏观调控和规划。

  (三)有利于解决土地矛盾纠纷。

农村土地国有化有利于解决因为土地征用而产生的系列矛盾。国有化只存在一次性国家给予农民补偿,以后国家和企业征用土地仅仅需要支付地上附属物补偿,以及违约补偿,且具有明确的补偿对象,克服了过去农村土地征用中承包人与村集体、企业、国家等的矛盾。并且土地使用严格按照国家发展规划使用土地。

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不具备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条件。

  (四)有利于解决户籍矛盾和方便户籍管理。

农村土地国有化,国家依法给予补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可以根据自己发展需要在城乡流动,城乡居民可以依法个人承包或联合集体承包经营农村国有土地。城乡居民在户籍权利上逐步统一,消灭城乡户籍差别。从管理角度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全国电子身份卡管理办法,进入所在地仅仅需要在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刷卡登记。户籍登记地址仅仅代表出生地或是居住地,或是房屋产权所在地。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私有化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土地与农民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谁也不会自动放弃,尽管很多农民不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土地荒废,他也不会主动放弃土地。土地国有化以后,企业和农民如果不按照合同要求经营土地,国家有权收回土地,考虑重新承包经营。

  (五)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工农政治矛盾。

农村土地国有化有利于解决农民被隔离在城市以外,有利于工农政治权利的平等,包括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可以在国有化过程中,一次性对农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过去我们的政治体制一直是工人阶级领导,那么实现土地全部国有化以后,工农地位平等,也可以自由流动,消除了城乡隔离。

很显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都无法真正摆脱阶级划分,城乡隔离,无法摆脱城乡差别。

  (六)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产业化、集约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农村土地国有化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将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进入农村,积极迅速发展农业,使农业产业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可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林、牧主体发展方向。

集体土地个人承包制和私有制不仅很难实现城乡资金、技术、人才流动,而且使得发展农业企业人为增加大量成本,而且企业会按照利润最大化方向发展,不可能按照有计划的方向发展,农产品市场就会经常性发生大幅度波动,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七)有利于城乡公民利益一体化。

只有当所有公民与土地权利脱钩以后,每个公民的条件和环境才是基本一致的,那么社会统筹和社会利益才可能一体化。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和保障平等也才是公平的,才可能为居民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尤其是城镇人员希望到农村去享受美好自然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如果是现有土地集体所有体制和土地私有化,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不仅不可能把农民解放出来,调整分配格局,扩大内需,反而可能农民真的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根据也没了;要不就可能把农民束缚更紧,不利解决农村问题,扩大内需市场。

  (八)有利于农村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土地国有化可以因地制宜,有计划的发展农林牧渔业,尤其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比如农村部分土地退耕还林以后,耕是退了,国家补偿也拿了,但是林却没还;还有大量山区地区人员稀少,由于过去毁林严重,至今山山都还是光秃秃的;还有农村大量土地个人承包以后,不管不问,耕地荒芜,人都进城好多年没回去看过。国家应该怎么办?只有建立国营林场,灵活承包制度,严格执行承包经营责任等。

集体土地承包制度和私有制国家就很难进行土地有效利用和管理,因为在集体所有承包制度和土地私有制度下,个人对土地有绝对使用权,不利于国家对土地有效使用进行监管。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改革是扩大内需市场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共产主义事业建设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三大差别,其中就包含消灭城乡差别),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现有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步和发展。要解放生产力,首要是解放人,因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解放人首先要解放束缚人的工具;要解放束缚人的工具就必须解放中国户籍制度。中国户籍改革应该说是解放人的关键步骤,户籍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要改革户籍,必须改革户籍利益;要改革户籍利益,必须解放中国公民隔离和等级制度。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