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失地农民是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5O0O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城市旧貌换新颜的过程中,由政府、企业占用农民耕地建造厂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产生。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老校区已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学生数量需求,亟待扩建新校区,但城市市区土地面积有限,且日益拥挤,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于是各大高校纷纷征用农民土地,移址于城市郊区。
二、调查基本情况
2007年3月23日,我们小组四个人第一次走访了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附近的潘楼村民,在与村民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农民失去土地,大部分人的工作未得以解决,劳动力闲置,村民表示对现状不满。
针对村民对现状的不满,我们于2007年3月30日对附近教征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展开抽样调查。潘楼村约800人,我们共发放问卷100份。
调查显示,有近50%的人目前还没有工作,18.3%的人员在盛华物业公司工作(盛华物业公司为潘楼村物业公司,该公司与学校签合同,负责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楼,文法学院楼与外国语学院楼的安全,卫生,电力维修业务,及学校教学楼外的保洁工作。),10%的人由村里提供工作,要么在村居委会工作,要么从事临时植被维护工作。8.3%的人从事其他工作,例如卖水果蔬菜,拉货车,在外地人开的小饭馆里工作等另外还有16.6%的人外出务工。
在这50%左右的工作人群中,每月工资在300元-500元的占6.4%,500元-800元的占48.4%,800元-1000元的占32.3%,1000元~1500元占12.9%。
从调查情况看,36.6%的人对现状表示满意,16.7%的人感觉征地前与征地后状况差不多,各有利弊,46.7%的人对现状表示不满。在实地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18岁-29岁的年轻人,村里约100人左右,占村人口总数的1/8。他们绝大部分外出务工或与朋友共同出资干自己的事业,30%的人在盛华物业公司从事保安工作,极少数人闲置在家,他们绝大多数对现状表示满意。不用像父辈一样一辈子守着几亩田地,有稳定的工作,拿不错的工资,住整洁舒适的楼房,这些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其次是30岁-39岁的人,他们绝大多数人对现状表示不满,尤其是40岁-59岁的人,他们大多没有工作,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最后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对下一代的生括也是忧心忡忡。
三、调查原因分析
校,村委会政策尚未落实,造成大部分人无工作,村民对未来生活表示担忧。据了解,天津工业大学征地前曾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承诺解决50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而目前在学校工作的仅有100多人。40岁~50岁年龄段的人工作不好找是当前社会中一个普遍现象,而将这部分人放在农民群体中又其特殊性。大学未征地之前,他们是家庭的支柱,他们凭靠自己的劳力维持全家老小的生活,日子过得不充裕,但却不必为以后的生活担心。失去土地等于失去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普遍感觉现在的生活没有保障。目前,村委会给18岁以上的人300元/月生活费,每个家庭1000元/年的粮食费(这部分钱是征地款),而当前村民平均每月家庭消费为1500元左右(潘楼家庭成员结构多为两位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小孩),仅靠村里的补贴,生活常常入不敷出况且,村委会的这些钱并不能长久的发下去,村里如果不能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这笔卖地款为村民创收益,财政总有亏空的一天。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确定和大大小小的风险。展望未来,他们感到迷茫。3f)岁~39岁的人面临的状况与4o岁~59岁的人差不多,只是他们的孩子还小,自己也还年轻,通过自谋职业或外出务工,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因此有30%的人认为虽然征地使他们失去稳定的收人来源,增加了生活中的风险,但征地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面前,他们保持中立,认为各有利弊。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很少为自己担心,他们心里挂的是下一辈,是儿子,儿媳,看着他们没有工作,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整天犯愁,75%的人表示不满意现在的生活。
村民文化素质低,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村集体整体经济发展。政府征用农民土地,使农民脱离土地是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大学征地后带给村民的收益将是非常大的。随着学生数量增加,消费群体扩大,必然带动周边产业链的蓬勃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按每人50Ⅱf的标准分房,平均每家能分到两套楼房,有的甚至更多。随着周围环境日渐成熟,市场日益繁荣,房屋出租将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村委会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市镇土地规划中,潘楼专门留有一块地准备建菜市场,由于目前周边住户未达到7000户,菜市场还没有开始建设,村委会拟建一批商品房,共4000户,待日后出租。等商品房全部出租后,人住户主达到7000户要求,菜市场就可建起来了。建菜市场不仅方便了村民、学生,还可有效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尤其是40岁~59岁人群。为此,村民不应该教眼前的困难吓倒,村民对现状的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调整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形势,自觉服从村里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村委会与村民缺乏良好的沟通,村委会有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工作不够细致,致使村民不能很好的理解政策内容,一方面不利于村委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造成了关于官与民的矛盾,加深他们对现状的不满。村委会作为村民的父母官,应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如果对村委会不认可,就会抵制村里的政策,甚至故意曲解政策.例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村民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缺乏了解,认为无论大病小病都应该报销,一旦村里不给报,又不给村民做出合理的解释,他们自然会抱怨。
四、结论
国家应严格控制土地征用。土地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民收人重要来源。国家应严格土地征用的范围,征用程序,建立科学的土地补偿分配、使用管理机制,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法规,使土地征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减少由土地征用引发矛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单位要妥善处理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通过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村民之所以对现状表示不满,主要由于学校,村委会的安置工作做得不好,未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潘楼的征地款都集中在村委会手中,而农民则希望钱能一次性发放给个人。我们认为,村委会应发一部分钱给村民,另一部分留作社会保障基金,存人银行使其保值增值。这样既可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避免村民担心钱被政府不当使用,又有利于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针对当前村民就业难的现状.村委会可以定期召开就业指导会,一方面传达上级的有关就业政策,消除村民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就业指导堵切I,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环境,加速新型农村实现全面小康进程。同时潘楼村还可与附近的村联合起来办厂,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不仅要关注学校的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要将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环境当中,处理好自己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影响其他社会因素,甚至给其带来损害。村民对现状的不满毕竟是由于学校征地造成的,学校应积极与村委会协商,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村委会要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及时帮助村民排忧解难。针对村民对政策的不解开展讲座向村民宣传,使村民理解国家政策制定的目的和功用。使村民不仅仅停留在对政策内容文字的表面理解上,而是能真正明白政策的背后的背景和整体形势。同时,作为村民也应该积极主动与村委会沟通,及时向村委会反映情况,毕竟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出来的,村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利。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在农民的身份向市民的身份过渡的过程中,村民要自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村委会也应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向村民灌输新知识,开阔农民的思路,引导他们转变观点,适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