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江维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伍科,博士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编号:22A014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原刊于《农村经济》2024年第10期,注释已略,如需引用请核对期刊原文;仅限学术交流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予以删除。
摘要: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但要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与长效机制。基于重庆市何家岩村“共富乡村”的建设经验,探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现实路径及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理。“共富乡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表明:党建引领是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多方主体共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提要素;人才培养是培育本土乡村CEO市场化经营,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共富理念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价值遵循;数字赋能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转型,提升乡村文化吸引力、自信力的有效手段。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仅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还要构建其实现机理: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构建集体收益科学分配机制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生态保障;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引领。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共富乡村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指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可以说,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正不断凸显。但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所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当前,学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创新三个方面。价值意蕴视角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有机统一的、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直接贡献等多个方面。现实困境视角则强调农村集体经济受行政、市场、社会多重场域的叠加约束,从行政约束维度看,当前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较为缺乏、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比较主观、随意和模糊、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范围受限;从市场约束维度看,农村资源要素供给短缺、缺乏专业经济人才把握市场规律、农村集体经济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从社会约束维度看,农村社会结构老龄化制约村庄生活共同体的重塑、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经营主体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实践创新视角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如浙北桐乡联合村庄资源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抱团发展”创新模式、山东某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江苏通过构建激励相容性的多元主体关系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共同富裕的系统性整合等。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从多个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展开了探讨,但仍有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必要:一是现有研究大多从理论出发,探讨和阐释理论概念和逻辑关联,案例研究相对较少。二是当前案例研究主要聚焦于东部和沿海地区,对西部地区关注较少。三是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背景下,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对农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整体性讨论较为缺乏。西部山区脱贫村庄如何实现乡村共富,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建设物质与精神都富裕的新乡村?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实地考察,基于“共富乡村”项目的实践过程,探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何促进农民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共同富裕,以期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和乡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案例选择与资料说明
1. 案例选择
本文基于案例典型性的考量选择何家岩村作为研究案例,其典型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何家岩村作为典型的西部山区村庄能够实现由“贫困村”脱贫到“共富村”探索,其实践经验对其他大部分村庄的集体经济和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第二,何家岩村的“共富乡村”模式不仅通过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实现物质富裕,还通过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涵养乡风民风等文化建设推动实现精神富裕,对新时代实现农民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三,何家岩村通过“共富乡村”项目建设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本土化的专业技能人才,极大改善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局面,对其他村庄的人才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重庆市酉阳县何家岩村于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如何走出一条富有重庆特色、符合脱贫地区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大山深处的共同富裕,是何家岩村一直努力探寻的方向。2021年以来,酉阳县成为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花田乡成为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乡镇之一,重庆市委办公厅派驻指导,倾情帮扶。2021年11月,酉阳县、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选定何家岩村古寨作为共富乡村核心示范区,共创“共富乡村”新模式。“共富乡村”项目的目标是,确保农民成为自己资源和劳动的受益主体,实现农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主要路径包括:组建由农民共同参与的“共富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发展壮大文旅业态和农业业态,创新利益联接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民素养,充分保障农民权益,优化完善公共服务,由点到面,逐步实现何家岩村的共同富裕。
2. 资料说明
本文资料源于2023年7月-8月的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通过深度访谈、数据搜集等方法收集资料,其中对村民、村干部、乡村CEO(理事长、团队主要成员)、乡镇干部等主要人物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是本文资料的主要来源,收集的资料类型主要包括文本资料、村史馆资料、统计数据和视频资料等。此外,本文通过政府官网、光明网、腾讯视频等渠道获得了关于何家岩村的宣传报道、经验总结和案例介绍等资料,并以此作为研究资料的重要补充。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多种方式、多类渠道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并通过三方验证的方式证实了资料的真实性,对何家岩村及其“共富乡村”项目建设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开展本次研究奠定了牢固基础。
三、“共富乡村”:何家岩村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
何家岩村位于花田乡中南部,辖区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全村共有耕地6767.88亩(水田4522.66亩,旱田2245.22亩),截至2023年,全村户籍人口2411人(包括户籍改革迁至花田乡人口),其中,常住人口956人,在外务工人口1455人(县外务工人口723人,县外务工人口主要分布在辽宁、广东等地)。全村脱贫人口160户642人,其中监测人口11户31人。何家岩村立足梯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优势资源,采用“公司+高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重点发展贡米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截至2023年5月,何家岩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成立的共富乡村合作社目前已有46户农户加入,其中去年120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共获得收入110余万元。2022年,何家岩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79万元,较2021年增长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6%。当前,何家岩村集体经济指标居于全县领先位置,已成为一般纳税人,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和表彰,先后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非遗旅游村寨、全国社会治理示范村等。长期的实践证明,当前何家岩村的“共富乡村”建设模式在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村民主体意识培育、非遗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初步实现了农民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何家岩村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共创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下的乡村CEO与市场化经营、共富理念下的业态建设与利益联结及数字赋能下的人居环境与乡村治理四个方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见图1)。
1. 党建引领下的多方共创与文化建设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多种功能结构,既有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的经济职能,又有为农民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的政治职能,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其公有制属性决定了从其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促进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坚持党对集体经济的全面领导,创造性地发展股份合作型集体经济。在何家岩村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之后,如何接续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全村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何家岩村的党组织提出要走一条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共富道路。
一方面,立足自身优势,凝聚多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村党支部书记江皇甫的积极联系与沟通下,由酉阳县、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三方团队共同组建探索“共富乡村”建设,其中地方政府作为执行主体负责项目落地,中国农业大学负责共富乡村实践机制搭建,腾讯公司负责数字支持和市场赋能,在党建引领下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分工协作的共创模式。具体实践中,由多级党委组建的专班为何家岩村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并通过党建活动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到共富乡村项目的建设中来;中国农业大学基于何家岩村村民和干部现状,搭建了乡村CEO职业化发展、本土人才培育的实践机制,通过走出去学习和培训和本土化吸引和创新,不断培育乡村发展人才;腾讯公司通过数字技术使何家岩村的发展走上快车道,通过市场赋能提振何家岩村自主造血功能,具体包括开发“稻香何家岩”“何家岩云服务”小程序和开发智能厕所等,将整个村庄置于数字平台,各类场景、文化故事和商铺在指尖上“跳动”,极大推动了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进程,也为共富乡村建设筑牢了数字基础。总的来说,何家岩村党支部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敢于求变、勇于求变,立足自身优势不断争创集体经济发展,引领着何家岩村走上了合作共富之路。
另一方面,深挖非遗文化,运用文化力量涵养优良乡风民风。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着文化供给不平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何家岩村在党支部的积极带动下,全村深度挖掘出苗族刺绣、酉阳摆手舞、山歌等非遗文化,并将这些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共富乡村”项目的建设之中,具体包括:一是修建苗族非遗工坊,完整展现苗族服饰、配件的手工制作过程,不仅让非遗文化在村民间不断传承,也让游客可以直接体验民族服装的制作过程,深度体验苗族的人文气息。二是强化民族符号,通过把苗族文字、土家族舞蹈形象等刻画在村庄的古寨房屋上,增添整个村庄的人文气息,不断涵养乡风民风。三是丰富文化活动,定期开展篝火晚会、集体生日会、看电影等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升村民在农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四是加强文化宣传,通过不断的文化建设宣传,设置“桃源人家”“绿色家庭”等称号倒逼村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面貌带给游客满意的文旅体验。五是建设多样化文化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咖啡馆、村史馆、明德书院等多样化的文化场所,满足村民不同的文化需求。可以说,何家岩村的文化建设成果已经初有成效,整个村庄人居环境十分舒适,村民热情好客、积极参与各类共富业态建设,呈现出能干想干实干的良好精神面貌。
2. 人才培养下的乡村CEO与市场化经营
市场化经营是指通过专业人才运营、产业融合发展和打造本土品牌的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运行,通过农村人才、土地和文化等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以及对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和配置,将村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将产业发展优势变为品牌价值效应,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何家岩村在“共富乡村”建设中,坚持业态建设与乡村人才培养同步进行,吸纳本村村民特别是青年人才参与“共富乡村”建设,培养共富业态的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在专业人才的带动下,推动共富业态的市场化经营,实现人才培养、业态发展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好局面。
第一,吸纳本村青年人才,培养本土乡村CEO。乡村CEO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政府为主导的“逆城市化”实践路径,在城市化比例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如何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回流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一方面,当前乡村较城市发展缓慢,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水平明显滞后,对外来人才吸引力十分有限,同时这一现状难以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网络场域,更依赖于农村工作实践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正是青年人才所匮乏的。同时,受限于村庄经济发展水平,青年人才在乡村的个人发展往往难以达到其理想水平,缺乏青年人才回流的驱动机制。对此,何家岩村在腾讯公司的引导和帮助下成立了何家岩村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由村庄能人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分别担任理事长和监事长,并组建由村民构成的理事会。同时对村庄中致力于加入合作社并参与建设“共富乡村”的村民开展免费培训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村民尤其是青年村民将积极纳入乡村CEO团队,组建一支本土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乡村CEO团队。在何家岩村专业团队运营下,首先拓展了村庄农产品的销路,解决了村庄过去有好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其次,通过与菖蒲大草原一体化建设开发,形成文旅融合的新业态,进一步促进农民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为村庄人才培养和回流树立典型,有助于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村工作。例如,当前乡村CEO团队成员之一的齐腾云,就是在看到家乡发展迅速后,受村庄邀请毅然返乡建设家乡的大学生,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第二,依托专业人才,一体化开展业态建设。健康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是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态的关键。对于村民来说,村庄发展地怎么样、如何继续发展,最直接的体会和感受就是否有持续的经济收入。然而,村庄集体经济的收入主要依托于其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取决于领导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选好村庄产业带头人往往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何家岩村“两委”积极联系村庄能人何邦飞,邀请其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与村庄、腾讯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建设“共富乡村”。在他的带领下,何家岩村组建了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的市场运营人才队伍,并对家乡的市场化运营进行投资,推动村庄的贡米产业走向市场化。自2013年以来,何家岩村已建成5000亩水稻核心示范基地,由村集体合作社展开市场化运营,包括统一供种、指导和收购,种植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品牌力不断提升。2022年何家岩村和腾讯平台公司共同推出“认养1平米”项目,全国共有9298名农场主在云端“认养”稻田成为“云上农场主”,第一期项目的100亩稻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6万元,其中总收入的30多万元直接分给参与种植管理的农户,11万余元用于稻米加工、包装、物流,剩余的20余万元存入了全村共富基金,用于全村发展与年终分红。何家岩村农产品的市场化经营不仅直接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还让村民从繁忙的农耕生活中有时间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在业态发展中培养本土人才,在培养人才中展开业态建设,以乡村职业经理人开展市场化经营,何家岩村走出了破解农村人才回流和农产品市场化经营困境的实践路径。
3. 共富理念下的共富文旅生态与利益分配联结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构建村庄利益共同体的基础。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资产和收益日渐增多,如何分配好集体经济的收入关乎农村集体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村民主体性的发挥。目前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我国并没有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一般是由村集体自行开会研究商议。基于此,何家岩村在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了共富文旅生态和利益联结机制,以构建乡村利益共同体,激活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主体性。
第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实践路径,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应单一选择某一经营方式,而应采取互相补充的实践策略。一方面,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初期资金需求大且未来发展不明晰,面对投入较大的业态村民不愿意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同时农村人均收入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市场化运营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更愿意从事或参与稳定可控的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所以村民初期参与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态势必会对村庄原有利益格局产生影响,存在着民主决策与市场机制的矛盾与困境。何家岩村在“共富乡村”项目建设初期,由专业团队进行设计改造、修缮房屋时,部分村民因害怕自家房屋未在改造之列或改造排名中靠后而较为抵制;在改扩建进村道路时,因道路的重建和拓宽涉及村庄许多祖坟的迁徙,因此在召开村民大会时受到重重阻碍。基于此,何家岩村坚持从农民角度出发,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同时积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何家岩村“两委”干部率先迁徙自己家中的祖坟到指定地区,同时一一上门解决村民的利益诉求,例如改扩建村民废旧房屋和厕所、硬化村里的泥泞道路等。通过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了良好群众基础,以及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积极协调下,通往共富道路的公路修建最终如期完成,整个何家岩村也焕然一新,迸发出一股股“想干实干大干”的致富动力源泉。此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产业发展带来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以及住址迁徙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何家岩村在文旅生态建设过程中,在村集体和村“两委”的带领下,立足本村实际,通过对文旅各业态依据成本—收益原则进行分类,将民宿、物业等公共属性较强、初期投入较大的业态由村集体统一运营,将餐饮、研学、车旅、服务等初期投入不高、利润空间较大的业态由村民自行负责主导(见图2)。在文旅生态建设方面,一方面,何家岩村发挥其梯田地理优势,对村庄的荒山荒坡进行统一流转后,展开综合整治和复垦复耕,全部改为种植“花田贡米”的高山梯田,并打造独有的360度高山梯田景观;另一方面,采用“古法耕种”生态方式种植,保证贡米的出产品质,同时大力发展蜂蜜、渣海椒、霉豆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建立以贡米为核心的全域品牌,实现产业百花齐放。以实际的经济收入和环境的改善,提振村民参与村庄集体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激活村民作为村庄建设的主体性,引导和促进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第二,建立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村集体经济,更有利于在成员权利平等前提下均等享有集体收益的分配权。通过股权设置对村庄集体资产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一般包括集体股和个人股两大类,集体股收益主要用于村庄产业发展、村庄公共事务支出以及村庄建设和维护,个人股收益则是以“农龄”或“人头”的方式量化到个人,从而明晰村庄成员的财产收益权。股权设置是村庄成员参与集体资产管理、共享村集体资产收益的制度基础,有利于长期维护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村民权益的公平实现。何家岩村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在确定贡米产业发展道路之后,村民可自愿用土地参与“云稻米”项目,由村庄统一进行土地的流转和贡米的生产运营,年终可享受项目的集体分红;另一方面,鼓励和倡导村民以房屋或技能加入“共富乡村合作社”并进行股权登记,向村民颁发股权证,享受固定分红比例,明晰了村民个体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份额及权益。何家岩村通过股权联结的形式塑造了村集体与村民间利益相互交叉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上,何家岩村对村集体经济的集体利润部分采取“433”的分配方式,即40%用于全村公共服务,30%用于业态运营,30%作为团队绩效,此类分配方式既可以将集体主要收入用于村庄的维护与发展,也可以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人员予以绩效奖励,较好实现了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此外,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方面,村民也可参与业态经营并获取劳务报酬及公共服务,为促进村庄就业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又提供了新的渠道。
4. 数字赋能下的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治理效能提升
数字赋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报告。”该文件指出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性,通过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达成及维系、精准治理模式的实现及推进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及发展。因此,要依托数字技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践中,何家岩村依托数字技术赋能,持续建设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具体包括:一是利用新兴数字设备对村庄人居环境实时监测,持续保障村庄环境宜居宜业,增强村民生活满意感。二是通过公共服务购买和村民招募,共同参与人居环境的日常维护,形成“多元共治”的人居环境治理格局。三是通过修建智慧厕所、无人便利店等公共基础设施,打造农村智慧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便捷度。四是基于数字化治理平台,科学规划村庄垃圾运转、生活污水处理等环境整治事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效率。五是通过积分系统和绿色荣誉称号激活村民自治主体性,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数字技术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助力。现阶段,数字技术主要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农村政务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赋能,进而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满足农民物质与精神需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何家岩村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一是加强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关爱,通过安装视频看护设施对村庄老人们的生活轨迹进行全时段捕捉,并专门制定开发了24小时无活动轨迹预警功能,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视频看管,实现外出子女关爱全天候可在线,村“两委”看护全天候不间断;通过佩戴健康手环等智慧产品,全天候监护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安全状况,乡卫生院可通过大数据监测对一些紧急性、突发性问题迅速上门诊断处理,对预发性、慢性病等健康问题,给家人发出健康和诊疗提醒。二是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厕所、无人便利店和微信小商店等,实现智能互动和一码云游,让游客和村民在乡村体验到城市便捷的同时享受乡村独有的魅力,增强村民生活的获得感。三是利用数字小程序和平台开展乡村治理,一方面利用数字化平台对村庄的财务、股权和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同时在线发布乡村最新通知和消息,村民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和办理村庄事务,实现村庄各项事务的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培养中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能力,通过手把手教、简化程序等方式提升村庄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让手机、平板等数字产品成功变为“新农具”,激发其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四是建设远程看家系统,村民可以实时查看家中情况,实现日不关门、夜不闭户,既能满足村民看家护院的需要,又能助力基层治安管理,解决了从村到户的“最后一米”难题。正是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何家岩村走出了一条业态、资源、市场和治理有效链接的智慧共富路。
四、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理
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物质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共同富裕,但其实质是全体人民共创日益美好生活,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物质上要实现发展与共享的有机统一、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精神上要实现文化权利之上的文化获得、参与、享受与发展机会上的丰裕和平等。所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就要实现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这正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特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并不必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还必须构建科学的实践机理(见图3)。
1.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和核心载体,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必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化发展,为农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何家岩村的“共富乡村”实践经验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一是以成立“共富乡村股份合作社”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载体,确立村民是共富业态经营主体,赋予其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与村民共同规划、建设和运营,确保村民和集体经济能享受最大利益。例如除了为参与合作社的村民提供年终分红以外,还为村民提供了参与共富业态经营与务工的劳务收入,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的再分配,不断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针对以房屋、技术等要素入股合作社的村民,在进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和股权分红之前,会将咖啡馆、无人便利店等村集体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直接分配到对应的“股东”村民,充分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共富理念。二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以“云稻米”项目打造特色贡米产业、打响贡米品牌,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耕作、运营和售卖,既减轻了农民散户耕种的负担,也解决了散户销售产品的困难,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创新、农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实现农民减负增收。三是通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破除和防范单一农户与市场对接的风险,同时基于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水平和方式,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议价能力,更好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何家岩村正是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为农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2. 集体收益科学分配机制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收益分配,完善个人与集体收益的分配机制是推动村集体经济良好运转的制度保障。基于何家岩村的现实经验,构建集体收益科学分配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共富理念,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集体收益的不断提升,只有坚持共富理念,始终以农民为主体展开收益分配,合理划分个人收益与集体收益比例,不断激发村民干事积极性,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同时,要重视文化需求和供给,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文化建设的内容、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结合地方实际,建设匹配当地村民需求的文化活动场地,以多种形式提升文化供给内容质量。二是明晰农村集体经济股权结构,要明确农村集体收益的股权结构及收益分配原则,尤其是对以房入股、以技术入股、以土地入股的村民,可一事一议,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通过集体收益的科学分配不断激发农民主体性,促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村庄公共事务,实现“村庄建设有我,我有建设村庄”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共富乡村资金池,要基于村庄的发展实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进一步明晰产权、股权和收益分配,同时科学、合理地动态调整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实现支出与收益的良好平衡。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村集体经济往往由村党支部牵头发展,存在着“只能赢不能输”的工作心理,当村集体收入较往年减少时,村“两委”的公信力将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建立共富乡村资金池是应对村集体经济市场化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何家岩村在实践中坚持物质与精神同步建设,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截至2022年底,何家岩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75家,参与经营的群众收入增长约为30%。其中,以旧房屋改造的临崖咖啡馆每卖出一杯咖啡,房屋主人都能获得50%的利润,村民从餐饮、民宿、文创产品中获得的综合收益达到70%。此外,何家岩村还开展“百户创业计划”,主要围绕餐饮、住宿、小吃、小酒馆、零售、批发、手工作坊等经营性业态,按照“自己经营、一码支付、奖励补助”原则,对所有创业户根据经营情况以“12981”模式(共富乡村合作社对入社经营户营业额的10%进行创业奖励,经营户营业额的2%作为共富乡村合作社管理费用,98%归农户,每年年底合作社对营业额前五名各奖励1万元)进行奖励扶持。通过树立共富理念、明晰股权结构和建立共富乡村资金池,何家岩村确立了农村集体收益分配原则和制度,推动“共富乡村”项目健康持续发展并推出多种收益分配方式,为村民逐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3.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生态保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支出主要来自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越好的村庄,其人居环境改善的成果就越突出。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庄修建下水管道、提供污水处理设备和垃圾转运等公共服务提供了现实基础,有利于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水平;另一方面,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也会激活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动力源头,有利于实现村民持续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生态保障。何家岩村的实践经验表明,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可以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生态保障,主要体现在:一是运用数字技术塑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力、企业技术力,激活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性,形成“政府+企业+村民”的多元主体数字共治格局。一方面,由村“两委”积极协调并筹集资金,对村庄道路、房屋进行硬化和修缮,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硬水平”,同时由腾讯企业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为人居环境整治插上“数字翅膀”,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率;另一方面,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既可以参与村庄日常环境维护的物业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又能够通过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二是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平台,实现数据要素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全方位嵌入。通过构建农村数字治理平台,将人居环境整治放置于村庄网络之中,不仅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更有效地提升了整个村庄的治理效能。农民在家就可以通过小程序及时了解自己家中情况,同时在数字平台中村民人人都可检测、管理和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现了数据要素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全过程嵌入,有利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三是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共富业态发展深度融合。基于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何家岩村逐渐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靠拢,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推动了何家岩村文旅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在村庄生活的幸福感、满意感和安全感。
4.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精神引领
乡村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物质和精神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何家岩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构筑引领农民“想干能干实干”的精神力量,树立物质与精神协同发展的共富理念,不断促进农民迈向共同富裕道路,具体包括:一是深挖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乡村文化内容,凝聚乡村文化符号。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构建虚拟现实、民族舞蹈、农耕体验等多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不断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同时利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外来游客,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例如何家岩村通过明德书院为乡村学校、村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及社会大众等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通过假期游学、研学、举行学术演讲、雅集等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逐步引入乡村,以乡村文化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既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又提升村民文化涵养水平。二是乡村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随着乡村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激活何家岩村的古寨属性,在村庄人居环境的治理中不断增添人文气息,带给外来游客多层次的文旅体验。三是加强村庄文化的数字化宣传,增强云端上的文化互动。通过自媒体、官方媒体等多渠道加强对村庄文化的宣传报道,让文化“活起来”,以民族服饰、舞蹈和村庄建设史、发展史等为文化载体,通过各大数字平台进行文化互动与交流,不断增强村庄文化的吸引力和村民的文化自信力。四是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涵养优良乡风民风,不断提升村民综合素质,更好理解村规民约等村庄制度,助力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分配制度持续健康运行。
五、结论与讨论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部分,而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收入、文化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何家岩村的“共富乡村”实践经验为其他普通农业型村庄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实践路径,何家岩村与大多普通农业村庄类似,地处渝东南丘陵地带,交通不太便捷,具有一定自然资源禀赋但一直未有效利用,在“共富乡村”的实践探索中,何家岩村在立足自身优势条件下,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共富发展道路。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何家岩村的巨变是基于“共富乡村”项目的实践,但何家岩村区别于其他依赖外部资源投入建设村庄,在项目实践中仍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发展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所以何家岩村的案例经验对其他普通村庄仍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要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农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价值旨归。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本土化专业人才放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科学设置回乡创业人才的激励与晋升机制,培育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现代管理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使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向市场化运营。三是坚持物质与文化相统一的共富理念,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利用文化力量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四是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快乡村建设数字化变革,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吸引企业力量支持实现乡村数字化建设,加快实现数据要素对乡村产业、人居环境、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的技术赋能。但要实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标,不仅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还要构建其实现机理,具体包括: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构建集体收益科学分配机制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生态保障;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引领。
本文也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本文通过个案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理,仅从微观层面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制度逻辑的影响,包括宏观上的政策影响、中观上的政策执行等本文均未涉及,只是从微观上解释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理;另一方面,本文主要立足于何家岩村的自身优势,研究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对村庄劣势资源的探讨以及“共富乡村”实践前后的全面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