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乡村振兴专题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郑风田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2-03-11 09:49:09 本文共阅读:[]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 呈现四大亮点

  【郑风田】:大家好!春节都过得不错吧,现在上班是不是已经恢复过来了?
  [网友静水流深幸福人]:面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这个农业科技怎么理解?

  【郑风田】:农业科技是农业科学与技术的简称。我觉得它应该包括这么几个内容:第一,科学技术的源头,就是研发。第二,推广。第三,使用。我们泛泛的来说就是产学研,因为科技的研发,我们国家是集中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他们做研发,就是产学研。产就是产业,产业包括公司,包括农户。所以,实际上从整个产业链来讲,它的源头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业就是这些企业,最后终端使用技术的是农民,最后生产的产品为消费者使用,是这样一个概念。对农业科技的理解,应该在这几块都要有很好的理解。
  从我们国家分工来看,有关科技的源头部分是科技部在管这一块,科技部有很多工作做得很好,比如它通过整个国家重点科技开发投入,对科研院所进行投入,比如包括各种各样的863、973这些重点项目,使源头上有更多创新。但光有研究还不行,因为现在我们有时候怕出现科研和实际应用两张皮,研究单位搞的成果最后怎么来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成果转化率的问题。过去我们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考核指标主要是你是发表论文,或者是申请了多少专利,对你的产品是不是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可能还是关注得不够,这次提出要加强产学研研究,通过科研院所的改革,通过考核机制的改变,让那些真正的能够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市场价值的科研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励。 
  所以,实际上怎样加强产学研的研究呢?我们国家比国外发达国家面临的困难更多。像美国,它的科研体制是这样的,基本上是大公司自己做研究,自己有很多每年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做了这个东西以后,很快在全世界推广。比如先锋种子公司,主要是做玉米种子的,每年它在全世界收集各种各样的育种资源,投入巨额的资金,育出新的品种又在全世界卖,所以它已经进入到良性循环。我们国家具有自主创新的公司基本上很少,可以说是极少,大部分的技术是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生的。但是现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自己又不能去办企业,或者办企业很少,就导致很多科研成果没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怎么来加强产学研对接,打造产业链,目前科技部做了一些专家大院、科技创业和各种星火计划等各种创新形式,希望改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比较低的问题。 
  当然,农业科技还包括比如这一套推广体系,农民在用新科技的时候,就像我们如果买一台电脑,有的时候不会,就不会用这台电脑,这台电脑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农民用沼气,会出现沼气突然坏了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必然有人教他怎么使用。所以,新成果都面临着一个怎么来教他使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非洲做的一个试验,非洲的很多地方,农民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让非洲农民种高产的玉米,没有想到把玉米种子发给非洲的肯尼亚的农民后,农民都把这些种子吃掉了,没有去种这个种子的意识,因为人都有一个所谓的路径依赖或者是惯性思维,祖祖辈辈在种那种种子,突然让我种这个种子,第一,我种这个东西干什么,种出来卖给谁吃,都有这个问题。什么是科技产品?科技产品就是新东西,新东西怎么让农民来使用呢?科研人员必须要教他怎么用,当新产品出现问题后,你要帮助他解决,比如农民用沼气的时候,沼气出问题了,你帮他解决。我们在全国各地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修的沼气都停用了,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售后服务,像海尔这些公司能提供售后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点像提供各种各样的科技售后服务,售后售前服务都有,售前服务告诉你产品的好处,售后就是产品出现问题后提供服务,这是农业推广体系要做的事。
  [网友小小教书匠]:请问郑教授,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为何锁定农业科技这一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哪些亮点?
  【郑风田】:主要原因是这样,我们国家粮食八连增之后,未来粮食要继续增产,面临很大的约束,包括气候变暖、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等等,而突破这些瓶颈,使粮食能够持续增产的根本途径应该是科技创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科技创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个总体部署,通过加大投入以及机构改革和推广队伍的布置,以及包括农民科技培训,对未来让科技带动农业打下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哪些亮点呢,我总结了有以下几点: 
  第一,把未来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定位在科技创新,并通过全方位的政策,为科技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做了很多部署。
  第二,要大力建设县乡公益性的农业推广体系。过去农业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上出现线断、网破、人散这样的情况,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工资也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推广人员队伍处于瘫痪状态。今年提出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把这块建立起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第三,现在2亿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也提出未来究竟谁来种粮、谁来养猪。文件通过对全方位的部署,包括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民的培训等等,对未来农业生产的能力进行培训
  最后一个亮点,我认为就是要加大对目前涉农资金的跑冒滴漏的监控。最近几年,每一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加1000亿,2011年到1万亿,地方政府也投入1万亿。2011年的涉农投入已经达到2.5万亿。但是这一两年也暴露出不少涉农资金被官商挪用的恶性案例,比如河北的保定、重庆等都出现恶性案例。我们自己在农村的调查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农民说他的身份证被复印或者被别人拿走去干别的。这和我们目前很多补贴要用到身份证有关,比如家电下乡也暴露出一些案例,一些人到农村收购身份证,通过这个把国家的资金套出来。一号文件提出对涉农资金的监控,保证这些资金真正为农民服务。
  以上四点是过去的一号文件很少提到的。但是今年一号文件对整个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布置,那些都是在各个部委的工作已有的。刚才说的几个,过去相对比较少一点,我认为可能是新的亮点。

  [网友小萝卜头]: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保障农产品的供给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基于什么考虑
  【郑风田】:农产品供给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心,因为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安全战略,尤其是粮食八连增之后,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供给压力特别大。比如去年生猪价格暴涨,因为生猪的价格跟饲料有关,饲料又跟玉米有关,所以还是涉及到粮食问题。去年我们进口了300-400万吨的玉米。整体来说,我们现在目前的玉米是少量进口,过去十年前,我们的玉米是出口,过去我们的大米也是出口的,过去我们的小麦基本上出口得少。所以,十年以后,我们现在玉米是进口的,我们过去的大米是出口,现在基本上是供给平衡,少量进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未来农产品的价格,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年整个肉类价格比国际市场要贵一倍了,进口的压力很大,也有一些地方希望国际市场上买便宜的肉。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农产品的可持续供给,这确实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尤其是现在,城市的工资增长很快,很多一线的务工人员到城市打工,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也给农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所以,不光是今年,整个一号文件的核心点,连续九年的一号文件,它的核心主题,农产品供给都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包括去年一号文件是农田水利,也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的灌溉、用水问题。

  [网友戒烟限酒]:郑教授,请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扶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郑风田】:一号文件总共分六大部分,直接有关科技的占了三部分,另外又在其他部分也有很多涉及。大概包括这么几块:第一,从财政投入上,提出未来农业科技投入不能低于每年经常性的财政收入的速度;另外,还要提高未来整个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所以,这个也是类似于半硬性的投入。第二,从农村金融上,提出要对未来科技创业进行各种重点的倾斜,进行各种融资服务,为未来的科技支持农业打下金融的基础。
  在具体的科技创新战略上,从科技创新未来通过种业投入和各种各样的体制改革,还有未来科研院所的公益性投入,来确保从源头上农业科技得到持续的投入与产出。
  从科技成果转化来讲,文件提出在县乡建立健全农业推广体系,能够保证一线的乡镇都有各种农业推广服务员,比如像沼气员、植保员、园艺员等等,让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得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指导与服务。
  从教育方面,提出要对留乡务农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种田能手、种果能手、种花能手,这也是过去很少出现的。过去的培训主要是对留村的农民进行培训,为他们出去打工服务。这次提出要对在农村的人怎么提高科技能力和水平进行培训。
  我认为这几个都应该是和科技创新有关的,这些政策措施如果能真正的贯彻下去,对未来科技支持农业发展将起到应有的贡献。

■ 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是为了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网友孙亚非]:请问郑院长,我国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是否“欠帐”太多?为什么要加大投入?

  【郑风田】:农业科技的投入“欠帐”表现在多方面,从源头上来讲,目前整个我们国家虽然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数量不少,但是很多的都没有经费保证。我的感觉,尤其是地区性的农业科研机构,基本上都没有多少经费来源,他们很多机构都撤了。很多大学的研究经费也是不足,和整个未来的需求相比,更缺的是什么呢?我们的农业推广体系,这一块在市场中没有多少投入。没有多少投入的话,农业推广人员就变成自己养着自己,我要去卖种子,要卖农药,卖化肥,这样才能养活自己。实际上最后导致的就是他们没有能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比如现在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特别高,从安全生产的农业需要很多技术指导,比如有机农业,不是农民一下子就会的,必须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比如万一出现虫子,不能打农药怎么办呢?不能捉虫子呀。所以,都要用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如果有科技推广体系完善的话,农民就可以向专家请教    
  还有最严重的问题,比如农民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突然出现瘟疫了,可能养的东西很快就死掉了。所以,这个时候各种防疫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他养殖前对各种各样的消毒,出现问题的时候,治理一下,这都是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推广人员做的事。 
  从这方面来看,整个国家过去的农技推广体系之所以线断、网破、人散,确实是因为缺乏投入。农业推广体系的每个乡镇,根据本乡的情况设立农业推广体系人员,他们的工资不能低于事业单位的工资,要让财政养着他们。还有提出农业科研机构的是公益性的机构,国家要通过投入保证科研人员一对一的进行研究,有更多的产品出来。农业科研的成果,现在还是很不乐观的。比如以种子为例,过去我们在传统的粮食作物上育种还行,我们有几块是缺失的,蔬菜、水果、养殖,现在国内市场一大半的这几个品种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像寿光的蔬菜是万国的种子博览会了,因为我们在种子这方面投入不上,都是洋种子,洋种子的价格怎么涨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必须要吸收这些洋种子,结合我们国家土种,培养出适应中国特色的新种子来。我们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引进、消化和本土结合、吸收,最后我们能产出新的一代技术去占领世界市场。我想农业未来如果做好了也是这样,像中国制造的很多电子类产品也是这样。现在农业的种子还基本是进口的,我们能出口的种子很少。蔬菜、瓜果和各种养殖类的品种,一半以上是进口的。

  [网友询路者]:农业科技投入是不是又盯上了农民的腰包?“科技”是指转基因吗
  【郑风田】:这个看法比较片面。因为一个新的品种对于农民使用之后带来的增产效应是很大的。我刚才举的例子,你种传统的老黄瓜品种,一亩地挣几百块。种新的黄瓜品种,能往上长,长两三米,空间大大的提高。我们国家最困难的就是耕地有限,一亩地产量比原来要高一二十倍,这都是新品种的威力。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是让农民用新技术,在农民使用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整个搞科技创新是为让农民提供服务的,而不是要掏农民的腰包。整个我们国家的农民是比较贫穷的。国家提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是公益性的,所谓公益性是国家掏腰包研究这些技术提供给农民。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基本是免费的。
  过去农业部有一套农业推广体系,在市场过程中由于经费得不到保证,很多地方的队伍都散了,但也有一些地方搞得很好。比如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县河南的滑县,科研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第一线。那个地方的小麦产量特别高,这个高怎么搞出来的呢?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最合适,施什么样的肥料,都有农业科技人员提醒,他告诉农民,土地给你测了之后,用什么化肥配比较合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你灌水的季节和施肥的季节都掌握了,最后你的产能才能达到最高。农业科技人员实际上起这个作用。一般的农民没有这个知识,他哪知道土壤里有什么东西,什么时候灌水,都是拍脑袋,除非一些农业的老专家才知道这个事情。这些人基本上为农民都是免费提供这些服务的。 
  所以,我想国家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而不是掏农民的腰包。

  [网友九加一送红军]:郑嘉宾,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怎么保证研发资金不落进“伪课题”和“假项目”的口袋?
  【郑风田】:加大农业科研创新的机制改革特别的重要,我记得北大的教授饶毅对目前我们国家科研项目的设立以及评审提出了很多问题及改进的建议。所以,我想这一次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这个问题,通过科技体制的创新,比如对项目的选建机制、项目的评审机制、项目的验收机制更公开、更透明,这样来减少那些伪项目和套取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公开透明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钱是国家财政的,怎样让国家财政的钱产生最大的效应,必须保证透明、通过专家和科学的机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少数人不透明、不公开,带来这样一种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

  [网友藤树]:郑教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如何保证这么一大笔资金不是进了乡村贪官的腰包?
  【郑风田】:农业科技投入的钱进不了乡镇高官的腰包。为什么呢?从源头上投入,首先是加强科研院所的投入和大学的农业科研投入,钱是拨给大学和研究机构。从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这一波队伍,为了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服务,包括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让他们真正的为农民服务,人员工资才能得到保证。所以,农业科技投入的资金被贪污的可能性小,但是整个涉农资金的投入,各地加在一块儿2011年已经达到2.5万亿,又怎么加强这块资金的监管呢,在整个涉农资金的投入中,科技投入是很小的一块,涉农资金包括方方面面,种粮补贴,因为是直接补到农民卡里面,被贪腐的可能性比较小。像家电下乡,有可能出现卖家电的这些人把农民的身份证收了复印,之后给上级部门说农民已经把这个电器买走了,实际上农民没有买,这样套取上级部门的补贴。农机具下乡也有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的官员和厂家合谋,共同伪造农民的名单,说农民买了这些农机具了,跟上级套取财政资金,实际上农民没有买这些农机具。任何涉农资金的作假都涉及到一个合谋的问题,国家在今年一号文件中重点强调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要查处这些恶性的案件,保证涉农资金能够真正的用在刀刃上。

■ 很有必要对农业科研投入进行基本的规划

  [网友呆头小鹅]:我国对农业科技投入是否有个基本的规范,尤其是转基因类食品,我国又有怎样的明令规定,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转基因大豆?
  【郑风田】:对于农业科研投入有一个基本的规划,是特别有必要的,希望类似去年西瓜爆炸的悲剧以后不要发生,确实有些科技打着幌子误导农民,最后带来产品的不安全性。任何农业科技都是双刃剑,包括瘦肉精,原来作为高科技产品推广,用了一二十年后发现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美国对科研研究就有很多规划,比如有关涉及到人类细胞的这些非道德的东西要禁止科研人员去做。所以,我们国家也要科研人员讲究所谓道德自律,某一个技术有可能对人的健康、人的道德产生副作用的话,应该禁止这方面的研究,这应该成为科研人员的基本规范,而不是什么赚钱就搞什么样的研究技术。
  从转基因角度未来的发展来看,转基因一定是未来人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子,尤其美国在转基因研究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申请了很多专利。我们国家在转基因研究方面不投入资金的话,未来某一天等到转基因成为主导的时候,可能用美国的转基因技术都要给他支付专利了。所以,从研究角度,我们一定要大力的加强转基因研究技术的投入,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但这并不是说,就现在一定匆匆忙忙的把不成熟的技术进行商业化应用,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是两码事。从昨天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讲,目前我们国家商业性的转基因,玉米、水稻都没有批准。所以国家实际上对转基因的技术商业化,尤其是主粮的商业化还是很慎重。但是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先研究之后,把技术先储备起来,这样防止以后所有转基因被美国占空。
  转基因是这样,转基因大豆,像美国、巴西种了很多转基因大豆,另外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用来做饲料,人直接吃的还比较少。转基因大豆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了,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对人有副作用。转基因的品种主要集中在蛋白上,而转基因的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榨油的话,吃油的话,油里面不含有转基因成分。从这方面来看,你吃的转基因油目前基本没有发现有副作用。全球范围内对转基因的争论还是很大的。像美国的转基因玉米挺多的,拿玉米作为饲料来使用没有多大问题。欧洲对转基因食品很慎重,有很大的争议。目前我们的观点是对转基因的技术进行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储备。但是对于一些转基因主粮不能匆匆忙忙进行推广。但是一些小的作物,食用人不多,可以进行一些尝试,进行转基因的推广,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我国在转基因研发上,还是与世界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说转基因有争议,就不做了。现在粮食生产不能靠转基因粮食做,现在主粮,大家认为通过其他的手段还是能解决人类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很多的人。
  

     [网友不愤怒的小鸟]:嘉宾好,现今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您认为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的下降以及耕地的荒置?这问题是否已经值得我们警惕?
  【郑风田】:整体来看,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比例还是特别低的,今年是第一次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从世界来看,像巴西和我们国家处在同类的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水平达到80%多,整个世界的城镇化率水平是百分之六七十,我们现在才刚刚过了一半。从这儿来看,我们城镇化的比例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留在农村的人口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所以,未来应该有序的让更多的人到城市去住,这样的话某种程度上会节约土地的,因为城市都有楼房,农村基本上是平房,顶多是两层楼。我们国家的大概六七十万个村庄占的耕地很多,到城市居住,大家都住楼房的话,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减少耕地的滥用。
  如何解决城市出现空心村的问题,今年一号文件也讲了,通过大力发展农机化。农业机械化就是一些人走了以后,还有一些人留在农村,可以通过使用农业机械,使得种的地比原来多多了,是这样来解决。我们过去整个中国是属于过密化农业,单位土地上养的人太多了,像欧美这些国家,一个农民种几千万亩地,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人种几亩地,现在农村人口走出去的还是太少,不是太多。
  耕地荒漠化的原因,不是走的人太多了,由于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粮价不能上涨太快,所以外出打工的收益比种粮的收益好得多,所以有些人把家里的田让别人种,而不是像过去的精耕细作。但是农业机械和国家对农民种粮进行补贴,一亩地有八九十块的补贴,所以农民还是要把地种出来。
  有地无人耕种,可能是光热水土很差的地方,这个地方不适合耕种,就不种了。原来有很多地方基本上降雨量很少,还种着地,实际上可以退耕还林。
  

    [网友感动中国获奖者]:郑院长,农业的最终操作人主要是个体农民,你们的科技投入怎样操作才会发挥最大效益?
  【郑风田】:科技投入最核心的是要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筛选出更好的增产增收技术,让农民用这些技术可以更简单、更好操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从一线的农民来讲,他们使用农业科技技术主要是品种,最终的科技成果最后都会转化为一粒种子里面去,比如你要从事蔬果花卉种植,就要有一粒种子,不同的种子最后长出的果实差别太大,遗传性的贡献有百分之八十多,这都是巨大的科技成果。孟山都公司原来是一个化学公司,最后投入巨资搞转基因,转基因的产品最后要转换到种子上,现在孟山都是最大的种子公司。实际上农业的绝大部分农业技术转化为种子、化肥、农药这些东西,简单说就是种子和农资,当然还有其他的养殖技术,包括同样的种子,我通过不同的养殖技术,可能产量不一样,种子是科研人员育出来的,但是一线的养殖人员依靠科技人员来学会这些技术,这实际上属于两个内容。

  [网友不愤怒的小鸟]:请问嘉宾,农业科技投入都包含了哪些方面?您怎么看待农村人员的教育呢,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吧?
  【郑风田】:农业科技投入包括源头、推广、一线农民的培训等等,这是第一个问题。
  怎么看待农村的教育,这个问题我多谈一点。过去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16岁以下的小孩掌握农业技术的比较少。像德国搞双元制比较好,小孩一方面学文化课,一方面学工程课,这样等16岁以后掌握很多的技术,最后成为优秀的技师。德国的制造在世界上很厉害。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不行了,只有德国一花独放,得益于双元制的教育,培养了德国的能工巧匠。同样我们国家的农业也是一门技术活,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增加一些像农业知识的课程,可能对这些孩子从事农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义务教育期满了以后,比如种花,有花艺师,把养殖搞好也有技巧的。上次我去浙江感触很深,浙江舟山推广一个制度,就是给农民称号,你是专门种花的,有初级花卉师、中级花卉师、高级花卉师,有职称,挂在门牌号上。实际上很多养殖,蔬菜、水果、花卉都需要这些技术,比如袁隆平讲的超级稻,同样的品种,不同的人种出来,产量差别是很大的,要求光热和水土配起来,才能产出最大的产量。把光热和水土最恰当的配出来,需要种田能手才能实行,一般生手就不行。这次一号文件提出对农民进行培训,把他们培育为农技能手,这样能使他们种出的产能比一般人种的要高出不少。

■ 农业科技创新将显著推动“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网友小小教书匠]:中央对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怎样的思路?“三农”问题的局面现在有所改善吗?体现在哪里?
  【郑风田】:连续九年一号文件关注三农,核心就是希望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实际上这些文章的主题思路是很清楚的,就是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增加对涉农资金的投入,全面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最近几年来程度也是比较显现的,粮食实现八连增,农民年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2011年这一年增加了人均一千多元。但是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又是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过去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制度,现在国家一直提城乡统筹。但是的确目前要彻底的想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还有很漫长的路,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不可能用几年的时间就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所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人口进入到城市去,农村人口慢慢的减少,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可能三农问题会慢慢得到改善。现在我们国家有些地方的农村是特别好,比如像浙江的农村、广东的农村、北京上海郊区的农村都是很发达的,农民们甚至比城市居民舒服,北京近郊的农民绝对比北京城里人的生活要好很多。像浙江义乌、台州出现很多农村户口转到城市的人现在要把户口转回农村去。我们国家整体上大城市的郊区和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的农村,和城市相比,比城市要好。比如华西村,比江阴要好多了。但是整体来讲,中西部的很多地方的农村确实比较艰苦,和城市居民的收入相比,他们低一点。但是,因为农村有很多东西是自己可以产,水不用掏钱,房子也不用掏房租,粮食是自己种的,菜也是自己种的。某种情况下,至少他们那里的空气比城市里新鲜。大部分的农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怜,真正让他们到城市来住,他们也不一定愿意。因为我去过我们国家很多的农村地区,农民虽然可能钱少一点,但幸福感指数比城市高多了,城市中抑郁的人也非常多。我们还有扶贫县,扶贫县收入以下的人口需要我们大力帮助,其他的农民整体来看,应该还是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以来,全世界脱贫最多的人口就在中国,4亿人脱贫,取得世界奇迹。

  [E政建议11807号]:为农村科技推广提供法律保障,解决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财政编制问题。
  【郑风田】:实际上去年中编办已经有相应的文件了,为解决农业推广人员编制已经有相应的文件,所以我想可能国家这次一号文件又专门提出这个问题,对未来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编制应该是不愁了,包括他们的工资都要由财政供养,他们的工资水平是不低于事业单位的收入。这个问题中央已经很重视,已经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E政17558号]:建议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必要时引入美国等国家的相关科技成果。 
  【郑风田】:美国一直是科技创新著称的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很大,从科技创新中得到的收益最多。我们国家近年来学习美国很多,包括实际上也引进了很多美国的东西,比如现在的玉米,先锋的种子在中国也推广了很多,还有抗虫棉,我们不少蔬菜种子是进口以色列、荷兰的,我们的奶牛养殖的品种从丹麦、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都进口不少。实际上我们国家农业科研也是积极的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美国对科研的巨大投入,它有一个特殊的体制,因为美国是大公司、大农场,能够有效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点我们和他们的国情不一样,我们是小公司、小农户,国家有公益性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来做研究。所以,美国好的东西我们确实要学习,比如高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的科研投入和一套农业推广体系,农业推广体系教授和推广研究员教授都是美国搞的,美国的赠地大学的教授必须每年到一线给农民提供指导,做农业推广服务,这值得我们学习的。

  【郑风田】:总的来讲,中央一号文件通过科技创新,能够对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特别是从科技方面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将有一个显著的推动。各位网友再见!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