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乡村振兴专题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以内置金融啟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中国乡建院“内置金融”试验的现实意义
2019-03-11 10:27:58 本文共阅读:[]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缺乏面向个体农户和小微工商户的金融服务一直是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十年来,中国乡建院在有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湖北、河南、广东、陕西等地展开的村社“内置金融”试验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有关政策部门关注。

一、何谓“内置金融”

“内置金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云山"学者、中国乡建院创办者李昌平提出来的概念。这里所谓“内置”一词旨在强调这种金融组织是内在于乡村社区的,因而与正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或其他外在于村社的非正式金融机构有很大不同。内置金融组织具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它是由村党支部领导村民在本村范围内筹资创办;第二,它的信贷业务只面向本村居民;第三,它在运营管理上依托组织成员的民主自治;第四,它的成员享有其全部经营利润,并承担其全部运营风险;第五,成员以承包地抵押贷款;第六,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就性质而言,内置金融属于合作金融的范畴,且是村社内部的合作金融。

二、“内置金融”的三个成功实例

(一)湖北省监利县王小垸村

王小垸村是洪湖西岸的一个渔村,共有人口2600人,占地6000亩。村民大多以种稻谷和养殖螃蟹鱼虾为业。在过去,王小垸村的村民不仅贷款难、贷款贵,办理存贷业务还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进入90年代后,该村的村民在种植和养殖业上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创收门路越来越窄。2005年年底,李昌平与当时的村支书李花清商议着手筹建村社内置合作金融——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

李昌平从村外为这个互助社筹措了10万元的“种子资金”,村集体为其匹配25万元“种子资金”,另外再动员村内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当时是86位老人)入社,每人出资2000元。这样共筹集到了87万元的启动资金。按合作社的规定,李昌平和村集体提供的“种子资金"都不参与利润分配,内置金融运营所得到全部利润除部分用于积累外,全部用于给入社老人社员的分红,以体现互助社“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益敬老人”的宗旨。2006年年初,王小垸村的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正式开业。

为了防控贷款坏账风险,合作社建立了一套风险防范制度:第一,贷款不出村,只有王小垸村的村民才能申请贷款;第二,60岁以上的村民不能申请贷款,且开始时每户贷款额以5千元为上限,现在放宽到20万元;第三,贷款申请人须用自己的土地承包权为抵押,且按土地的年租金水平决定土地的抵押价值;第四,合作社将出资的老人社员编成小组,并将贷款指标分解到各老人小组进行管理;第五,贷款由老人小组审批,根据贷款额度由n个老人或其他村民(乡贤、社员)提供担保;第五,借款人在借款时必须由夫妻俩人共同签字画押。第六,选举老支书担任理事长、现任村书记担任监事长,村会计兼任会计,村支两委对内置金融监管。第七,内置金融在银行设立账户,绑定三个手机,每一笔借贷发生都通过手机转账,三个手机同时收到转账短信。还款也是直接存入银行账号,三个手机同时收到收款信息。

2006年当年,王垸村的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共获利润10万多元,每个老人分红500元,积累2万元。从2006年以来,王小垸村养老资金互助社累计为村民贷款3500多万元,2018年上半年放贷款超过550万。到2018年,互助社资金总额达到500多万元,形成公积金10万余元,且至今无呆坏账。200多位老人社员人均累计分红8560元。

互助合作社的发展给王小垸村的村民们提供了不断扩大的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升级。现在,王小垸村已经是当地的“虾稻共生、双水双绿”示范村,并成为中部地区小龙虾种苗和技术输出的重要基地。除此之外,内置金融的发展还带来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效应。第一,村民们对高利贷的依赖少了,其他金融机构开始有了上门服务的意识;第二,由于互助社主要依托村内老人展开运营,提高了老人们在村内的社会地位,尊敬老人、孝顺老人的风气得以弘扬;第三,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村庄社区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第四,过去村支两委主职经常变动,村级领导班子极不稳定,现在因为村级组织服务村民的能力强了,村支两委班子从2005年以来一直很稳定,被授予省市县先进党支部称号。

(二)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

郝堂村以前是一个山区贫困村,人口2300人,村域面积20平方公里。2009年时郝堂村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其中打工收入占70%,农业收入占30%。2009 年10 月,郝堂村在中国乡建院的协助下组建了“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初始资本金共34万元。其中,李昌平提供5万元,当地政府资助10万元,村内“贤人”(已致富6村民和村主任)7人提供14万元,村内15位老人村民提供3万元(成为合作社的首批老人社员),村委会提供2万元。郝堂村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2009年10月份开业,两年后,资金规模达到650万元。按照章程规定,政府、7位贤人和李昌平的出资不参与分红,利息收入主要分配(40%)给老人社员。

村民向合作社贷款必须有两位入社老人担保,并经理事和监事中70%的人同意,且借款人必须以自己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为抵押。合作社在放贷上坚持“几不贷”,即家庭不和睦的不贷,有赌博、吸毒、懒惰嗜好的不贷,有不良贷款记录不贷。由于合作社成员都是村里的老人,对村内居民的家庭情况本人品性了如指掌,因而在面对借款者时不存在外部金融机构难以克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到目前为止,合作社没有发生不良贷款的问题,且合作社经营效益很好,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分红额逐年提高,深受村民欢迎。从2009年以来,郝堂村养老资金互助社累计为老人分红139万元,还积累了80多万元。

在此基础上,郝堂村开展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步是以老人为主体开展垃圾分类和环境整治工作;第二步是集体收储土地以建设村庄。根据规划,村集体从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贷款170万元支付村民,先后共收储集体建设用地310亩,用于民居建设及村内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随着郝堂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土地增值(每亩30万元)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爆炸式增长。2015年,郝堂村集体资产总规模超过了8000万元。

郝堂村的试验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11年到2015年的郝堂村建设中,当地政府投入了2000多万元(路、水利、学校),村集体投入了4000多万元,村民投入了8000多万元。借助养老基金合作社的金融功能,郝堂村将村民的400多亩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新农村,发展旅游业,由此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归村民全体享有。全村许多村民也借此机会经营农家乐,目前郝堂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人文旅游景点。2013年,郝堂村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村书记(原村主任)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三)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张远村

2013年8月,鄂州市梁子湖区杨全意书记邀请李昌平到其蹲点的张远村考察,希望能在张远村复制郝堂村的改造做法。但张远村属于丘陵浅山农区,全村人口1600人,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大量农地处于抛荒和半抛荒状态,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当时村内标准耕地的年租金仅有100元/亩左右,一般农地的平均年租金在80元/亩以下。李昌平考察后认为,张远村所处位置过于闭塞,在交通条件和周边环境没有明显改善之前,不宜直接套用郝堂村大力投资建设美丽乡村的做法。他给出的思路是,先建立村社内置金融,再依托内置金融收储村内抛荒和半抛荒的土地实行土地集约经营。具体做法是,村民们将自己的承包地、林地和闲置房屋等资产以“长期存款”的方式存入村内置金融,村民可以将这样的“长期存款”用于抵押贷款或者直接变现。譬如,若一亩地的转包费是300元,则这亩地就可作价为1万元“存入”村社的“内置银行”,存入的期限越长,每年获得的利息收入就越高。村社内置金融将如此集中起来土地等资源再集约经营起来,土地增值收益归农户,金融收益主要归老人社员分享。

梁子湖区政府接受了李昌平的建议,由区政府提供"种子资金"100万元,中国乡建院匹配"种子资金"30万元,动员出张远村7位“乡贤”(已致富村民)出资21万元,再有20位入社老人集资6万元(每人3000元),同时也接受村民现金入社或土地入社(存款、股权、托管)、或房屋入社(存款、股权、托管)。2013年年底,张远村“内置(养老)银行”开业,初始资金189万。

张远村“内置金融”起步后第一年贷出160万元,以后贷款量逐年递增,2018年上半年的贷款规模为1100万元。且至今无一笔坏账。2018年的利息收入可达100多万元。其中,40%的利息收入分配给老人社员,人均分配将达到2000元;还有50%的利息收入用于自身积累,当年可积累近60万元。

张远村的内置“银行”启动之后,全村有近1000亩承包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连片“存入”银行。具体做法是对每亩地估价8000元,然后按存入时间的长短确定利率(或3%、4%、5%),年底支付利息。在此基础上,张远村对全村土地采取“确权、确利、不确地”的方式确权到户。每个农户根据其存入内置“银行”的承包地数量(账面数字),每亩可以享有不低于8000元的抵押贷款权。农户土地入社,假如其土地租金(或利息)上升,则每亩享有的抵押贷款数额也会同步增加。收储的农地经过整理后,张远村招来外部的农业公司到村里土地上进行规模化的有机稻米生产,当年每亩保底年地租额上涨到400元以上。

从2013年以来,张远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全村的土地基本集中连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二是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在内置金融的支持下,合作出外从事非农产业的村民多了;三是自主创业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贷款需求一年比一年增加,内生发展动力彻底激活了;四是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服务能力极大提升,干群关系有了根本性改善;五是村里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有了这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条件,张远村本身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具备条件。李昌平的希望是,将来的张远村除了发展农业之外,还能发展养老服务业,吸引城里的老人来村里租房租地康乐养老,以内置金融为城市居民租房入住张远村提供"按揭贷款"服务。201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采访报道了张远村的变化,对张远村的尝试给予了积极肯定。

三、 “内置金融”试验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业不仅没有发展,而且还处于不断的萎缩之中。而中国乡建院的村社内置金融十多年在122个村庄开展了试验,在扭转这一局面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它至少在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金融服务,也存在着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巨大潜力。但是,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或外置于村庄的非正规金融机构都没有能力来把握这方面的商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类金融机构本身外在于农村社区,无法形成依托农村社区熟人机制的风险防控体系。而内置于农村社区的合作金融组织却能凭借其在人员结构上与服务对象的天然地缘纽带,建立起其特有的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再加上村民土地使用权在村社范围内的抵押,就能有效地化解一般正规银行在面对农村个体小农和小工商户时所难以解决的风险防控难题。正是在这一点上,内置金融试验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二,社区内置金融机构在村庄社区内的吸储和放贷活动对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并不构成竞争。因为,目前我国的正规商业银行几乎都已撤离农村,连原本定位于服务农村居民的农信社也已蜕变为正规商业银行并日渐疏离农村。由此而来,在面向农村个体农户和小微工商户的金融服务上,我国现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像内置金融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服务空白。而且,这类合作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并不存放于村内,而仍是要存入一般商业银行以生息的,这不仅能增加正规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还能降低后者向农村吸储的成本。如果将来正规商业银行能向各类内置金融机构批发贷款,则后者的发展将为前者的业务拓展带来大量商机。

第三,中国乡建院在内置金融的制度设计上注重利用村内土地抵押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从农地在村内向种田能手集中开始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这种做法能较好地与农村中既有的资源配置结构相衔接,至少在起步阶段是一种相对平稳的农业转型方式,它可能会比一开始就直接借助外来公司展开规模化经营要更顺畅。

第四,内置金融注重发挥老人社员的作用,使农村社区中既有的崇老传统成为村社合作金融制度的重要支持因素,这不仅促进了农村金融创新,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升级,还带来了弘扬了尊老、爱老风气的积极社会效应,增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第五,村社内置金融对巩固土地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提升村支两委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内置金融试验在满足农村小微金融服务需要、激活乡村振兴内力和扩大内需上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为改善党的领导和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对于当前我国的农业转型过程意义重大,值得从政策上助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转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