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下午14:00,由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承办的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第42期在文泓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小君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中国民法学研究之转型论纲”。
图一 陈小君教授演讲
首先,陈教授阐述了中国民法学研究之所以需要转型的现实立场。她认为,中国民法学的转型可以带动中国法学的转型,由于社会科学理论总是局部性的,不可能具有普适性,而中国现代法律中的许多概念也不是本土资料,多是西方的舶来品,所以民法学所面临的最大的知识困境,是其需要进行转型的依据之一。具体到中国民法的发展,陈教授指出中国民法无法隔断其与大陆法系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民法学转型之时,不必抛弃其原有资源来另起炉灶,只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来进行深入地理解、运用与分析,这是民法学转型的前提和基点。
其次,陈教授通过分析中国民法研究方法的不足来讨论了研究方法的更新。她指出,面向立法的民法研究缺乏对司法的考量和重视;面向外国法的民法研究缺乏对中国法本身足够的认识;面向法律文本民法研究缺乏对社会实际的切实关注;面向宣讲的民法研究缺乏有力的论证。随后,陈教授从表面和实质两方面讲解了实证方法在中国民法中应如何开展,并且就实证方法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最后,陈教授结合自己调研团队进行农地研究时采用的田野调查方法,探讨了民法研究方法的转变和研究新材料的获取。她通过分析调研团队所采用的问卷调查方法的优劣,得出了四个结论,即一定要坚持在田野的行走中体会当事人的制度诉求,一定要以民法基本理论深刻解读民间实证材料,一定要以中国问题的社会矛盾来主动拷问检验成果,一定要以决策意义和应用价值为目标来完善制度规范。
图二 现场同学踊跃提问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陈教授所做讲座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如“案例实证方法”、“法律的普适性和地方性”、“农村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问题,陈教授都一一给予耐心的解答。通过聆听陈小君教授的讲座,使大家对于中国民法学研究的转型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三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