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办法很多,但“规模”始终是道坎。
农村土地流转怎样少走弯路,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浙江省德清县的土地流转工作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边看边完善,但始终尊重农民意愿,不断规范管理服务机制,使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越走越顺,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越走越宽。
人转出去,土地才能转出去。二、三产业壮大了,土地流转“瓜熟蒂落”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描写的,似乎就是眼前的田园风光。仲夏时节,在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淡水养殖基地里,几只白鹭悠闲地立在水里,来了陌生人也不害怕。
“池塘里养的是青虾和鳜鱼,就要上市了,最近行情蛮好的!”宋市村养殖户姚其荣一边划着小船,一边把网兜在水里一抄,一兜子活蹦乱跳的青虾就捞上来了。姚其荣夫妇经营的100亩鱼池是村里40多户人家的水田流转集中起来的。水田四周筑堰加高,再蓄40厘米深的水,就成了池塘。如果放了水再栽水稻,地力更好。“必须有规模,否则赚不到钱的!”姚其荣说。
那40多户人家干什么去了?答案是:劳力基本在工厂工作。每天早晨,马路上骑摩托车、自行车的,几乎都是村里的“上班族”。
有多少厂子能吸纳这么多劳力?德清县先后8次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县11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进入“全国千强乡镇”。全县共有规模企业613家,拥有3家上市公司,已经形成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四大主导产业,并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涂装行业特色产业基地。
德清县“五山一水四分田”,约有26.5万亩水田。以前粮价低,负担重,种田还拖打工的后腿。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稻田被抛荒。尽管后来种粮效益好转,但土地流转开了头,就越转越活络,最后形成了多数人进城打工、少数人种上多数人的田的局面,大家都满意。
经济发展势头猛,农民就业岗位多,土地流转更顺畅。目前,全县78%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民的非农收入达80%以上,75%的农田实现了有效流转。
农民在发展中尝到甜头,“鸡肋”变“脆骨”,土地流转有滋有味
桑园里,紫红紫红的桑葚被一担担挑出来,等待过秤装车;苗圃里,各种花卉含苞待放,收获在即;水田里,秧苗精神抖擞,产出的稻米又糯又香,供不应求……在德清县,人无闲人,地无空地。
莫干山脚下的五四村山清水秀,仿佛连空气都是甜的。村委会主任郑小兴说,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农业基地里拔拔草,跟锻炼身体似的,一天还能挣30元呢。老人手里有了零花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负担,村风十分和谐。如今,五四村2000亩水田全部流转出去,形成了优质果园、葡萄园等7个种植基地。有个玫瑰种植基地还带动农户发展合作社,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起了玫瑰花,大家又增加了不少收入。村委会主任说,眼下,山地也开始流转了,盘活林下经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个发展方向。
当初,土地一度成了“鸡肋”;如今,土地成了“鸡脆骨”----企业和种养大户把它变成了一盘“好菜”。当初,流转土地是甩累赘;如今,农民在流转中尝到了甜头,土地又金贵了。
德清县土地流转面积迅速扩大,有政府因势利导的因素,根本还是靠利益这个指挥棒。有了利益,农民有积极性,企业、老板、大户们更有积极性。
曾经有人提出,如果保障农民在流转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就要搞真正的“股份田”----农民拿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或者企业经营。那样的话,水涨船高,按股分红,但也要承担风险。因此,农民还是认为“一手交钱,一手交地”更牢靠,按当年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商议土地流转价格。
在德清县,土地流转解放了劳动力,引进了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资本和信息。更深层的意义是,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广袤的田野上植入了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因。
依然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但发展方式彻底变了。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农业不仅“块头”大了,实力也强了。当地的“龙溪”鲈鱼、“山伢儿”早园笋等农产品走俏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竹胶板、竹制家具、竹制工艺品远销国外。
德清县农办副主任徐有华说,以往农户转让土地大多是口头约定,很少签正规合同。受让双方经常发生纠纷,不仅影响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农村不稳定因素。
扶持新生事物,就不能回避矛盾。为此,德清县建立了“三级平台”:县农业局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乡镇和村都建立土地流转档案和台账。同时规范合同管理,并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流转土地储备库,统一规划、统一对外招商。此外,在农业局设立土地流转仲裁委员会,依法开展涉及土地流转纠纷的调处仲裁工作。
土地流转有了依据,发生纠纷有地方说理,另外管理规范、信息公开之后,许多潜在的矛盾便提前消除了,“买卖”双方心里都踏实。实践证明,对于土地流转,放任自流是行不通的,完善的制度会有力保障土地流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有序开展。
在德清县,土地租金高也好低也罢,只是在农户和经营户之间流动,没有第三方从中牟利。因此,这个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政府顺应时代、顺应民意,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体现。
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机制的建立,将使农民在追求富裕文明的道路上多一分保障,使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中多一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