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高陵县在我省率先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这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在我省尚属首例。此举,是对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进行的
有益探索和尝试,激活了土地潜能,可谓点“土”成“金”。将有效
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农民因抵押物不足而贷款难问题。
高陵县作为省、市城乡统筹试点县,在土地流转、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等成功试点后,日前又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政,
并首批向窦家祥等5户农民发放抵押贷款29万元,让沉睡的土地再次
迸发出活力,给依靠土地发家致富的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经营权抵押贷款激活土地潜能
6月24日,记者走进高陵县通远镇通远村窦家祥的家。窦家祥是
位憨厚淳朴的庄稼汉,去年开始种植樱桃,共5个大棚。由于采用日
光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他家的樱桃香甜多汁,卖得特别火。“过去
一直想扩大种植规模,可是苦于没有多余资金,想贷款也没啥可以抵
押的。”窦家祥感慨地说,有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后,他用自
家4.5亩土地、19年的承包经营权作抵押,贷款5万元。“这下可解了
我的燃眉之急。”看着满棚茂密的樱桃林,老窦欣喜万分。
以前,缺资金、贷款难,不仅是窦家祥一人遇到的难题。根据相
关规定,农户的宅基地、承包土地、农用机械都不能用来抵押贷款。
在高陵县,金融机构推广的以农户信用贷款的也只有“五户联保”这
一种,而且办理手续非常复杂,并不是每个提出申请的农民都能办成。
与窦家祥同村的李小堂曾经办理过,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人都不
愿意作担保,怕有风险,而且手续复杂,一个多月才能办下来。”
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高陵县大胆地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
押贷款试点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以物权资本化、商
品化,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瓶颈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高陵县委
书记张忠堂如是说。
通远镇通远村村民李小堂,原来种了多年果树,效益不理想,20
04年改种大棚蔬菜,收入不错。他早有新建几个大棚的想法,只是没
有资金。这次他贷到6万元,准备新建4个大棚。李小堂表示,6万元
贷款2年,利息有1万多元,本息合计两年要还7万多元,5个大棚2年
的纯利润是10万多元,按时还款不成一点问题。即使遇到天灾,政府
还给咱办理了保障基金。
据悉,首批向窦家祥等5户农民放贷,最高的为9万元,最少3万
元。“政府的政策真好!有了资金,咱再建两个棚,滚雪球发展。只
要还能贷到款,我的目标是建50个大棚。”老窦伸出五个指头说。
措施得力 点“土”为“金”
就农民如何使用土地经营权贷款问题,高陵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主任张文祥告诉记者,首先要提出申请,提供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及承
包合同等有关资料,经过土地价值评估、贷款调查后,符合贷款审批
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签订抵押贷款合同,然后发放贷款,最后在合
同期内将贷款归还。借款人的抵押贷款,必须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业开
发,前提是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生产性质。
如何避免由于经营不善亏本导致农民丧失土地经营权而成为流民
呢?张文祥解释说,为降低农户和金融机构风险,在制定政策时就进
行了缜密地研究。最后决定,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按照农户土地承包
剩余年限的一半时间进行价值评估,然后金融机构只发放评估价值的
一半金额。实际上农民拿到的贷款,只是自己土地全部评估价值的四
分之一,这样就尽可能地降低了农民贷款的风险。为避免自然风险,
农民可以参加农业保险;为避免市场风险,县里有科技110、农产品
销售110,随时为农民服务,解决问题。如果农户贷款到期不能及时
偿还,可委托土地流转中心予以挂牌交易,转出经营权后所得价款优
先偿还贷款,余款返还贷款农户,农户贷款年限期满后可重新获得经
营权。
此外,高陵县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配套措施和保障措施,
专门建立了“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每流转一亩土地政府拿出20
0元纳入保障基金,避免农民因为经营不善亏本而丧失土地经营权。
张文祥表示,下一步还将尝试把农民住宅、农用设施等纳入抵押范围。
近年来,高陵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日益呈现出供需旺盛的
局面,至今年5月,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9500亩,占农村承包耕地面
积的13.4%,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以及配套措施均比较完善。目
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面向从事日光大棚蔬菜
等现代农业生产项目的农民和企业。此举,实现了农民“黄土”变成
“黄金”的渴望,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农
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本报记者 苏同敏 通讯员 毛义宏 程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