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写了有关学习《决定》的一些体会,在一些回帖中有一些质疑声音可以理解,因为许多问题需要深入讨论。例如,过去一直和我谈“公款吃喝也是拉动生产力”的一位镇长,他在看了我的帖文之后说:“这几年为农民下了多少万字‘加大、加快、加强、增加、推进、大力发展……’的文件了?文件中那些‘加大、加快、加强、增加、推进、大力发展……’等等具体到农民身上,这几年究竟农民从‘加大、加快、加强、增加、推进、大力发展……’得益了多少?”我还看到一个乡镇干部说:“读下来让人非常失望!哪一句话以前没说过呢?原以为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让我国农村有一个大的历史性的变化,看来又是老调常谈。”
实话实说,我是体制外的人,对于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的这样发言不感到惊奇,原因是如果生活在体制内,这些年“唯书、唯上”的气氛很浓,一旦有了一些独立思考那么就会有很多想法。这些乡镇干部确实非常辛苦,但是其工作基本是依照文件办事,县政府文件一到,于是就开始学习贯彻,如果执行《决定》也是这个程式,而且是靠“刮风”,那么成效一定不大。换一个角度审视就不一样了,10个一号文件都是承前启后的,坚持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不变,坚持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没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没变,随着改革深化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因此不是没有新意。特别是这几年农村改革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给予农民的越来越多了,改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是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利益,在“放活”农村经济中农民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个时候干部们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如果读不懂《决定》,吃不透精神,还是以当从自身找原因。客观的说我们农村形成的现在这种基本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总体上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决定》是继续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只是力图在农业外部的宏观环境上作重大政策调整,干部们不能回避深化改革中正在涉及本部门的实际利益,因此有一些看法并不足为奇。
胡锦涛对农民说:“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些话也在冲击一些干部的利益,因此必须看到让所有干部放弃过去建立起来的利益圈子,而转向为农民服务也是一个改革转变的过程。
这个山东寿光的镇长一段牢骚话,回避的了当地实际情况,他就没提到当地的蔬菜经济,以及全山东的蔬菜大棚经济在国内的地位,现在已经是“鲁菜遍天下”,这种经济使得山东的农业已经实现“价值效益阶段”目标,有的地方开始追求“市场效益阶段”,当然山东省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是有差异的,这些都很正常。今天山东农民以及农业与30年前相比,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大概“只缘生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
这位镇长的“公款吃喝也是拉动生产力”可以追朔到很深,也有被迫无奈的原因,在农村工作中这些年东张西望,靠“刮风”,靠迎来送往确实非常普遍,人们不仅习惯于“唯书、唯上”的氛围,也产生了对上级文件的抵触情绪。上级一个指示如何如何,下级就要一定照办,一级压一级,就是这么一个格局。因此这位镇长说的:“加大、加快、加强、增加、推进、大力发展……”也是有些道理,我是站在体制外看这个问题,看法不一样,了解到这一层原因。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决定》中严肃强调:“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决定》还说:“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决定》中这些话在究竟如何贯彻就值得推敲了。
譬如前天我说到的“警惕资本流入农村‘流转土地’的投机”,有网友马上提出:“还是那句话,中国的事情很复杂,你这里说的‘不让工商资本介入’,在实际中根本就保证不了,这是由现实政体决定的。”有网友说:“可是在现实中,工商资本流入农业却已经发生了。”还有网友说:“不让投机,金融资本还能干什么?”
这些提问非常好,说到要害了。招商引资几乎无可厚非,但是把招商引资变成一种运动,层层加码,形成全民招商引资,这不能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提出土地流转,明天县政府下死命令统统流转,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实际情况,一阵风先刮起来再说,你说什么样的精神不能被歪曲?一阵风搞开发区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吗?农村的债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读过许多文章,当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时候,有干部马上作出反应:“新农村建设是不是会引起新一轮的乡村债务?”我个人以为这位干部决不是在反对“新农村”建设问题,而是担心一些地方闻风而动,一哄而上,由于长官意志、由于官僚主义制造新的乡村债务完全是可能的。
不久之后,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在有一个报道说:“新农村建设中,宜川县为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309国道宜川段公路边的所有沿街住户都要砌起统一的彩色外墙,可是,记者通过调查采访后发现,墙里墙外却是两重天。”如此的新农村建设就是长官意志,就是做表面文章,也实在“刮风”,必然也会给乡村带来新的债务。
关于“刮风”,在中国始于“共产风”、“一平二调”,“假大空”至今“刮风”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好。
恕我直言,靠“刮风”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必然不能依法治国。譬如现在把问责制说成是“问责风暴”,问责无可厚非,我就不同意“问责风暴”这种提法,问责是一个依法行政的过程,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同样,审计也是一个依法行政过程,如果靠“刮风”就不能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一旦风头过去了,一切恢复原状。如果你要问为什么审计署“屡审屡犯”?还是问责机制不健全,“风暴”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靠“刮风”虽然势头大,效果不一定大,有时候会不断反复,更重要的是依靠“刮风”往往会曲解政策精神,本末倒置。
如果一个县委书记在一个县里贯彻《决定》就简单的:“加大、加快、加强、增加、推进、大力发展……”下了死命令,并把“土地流转”分解成考核指标,时间表,责任状,那么基层干部能不去强迫农民做农民不愿意做的事情吗?
只要县委县政府坚持全民招商,把招商当硬任务,那么“不让工商资本介入”就一定很难做得到,农民的利益就很难保得住。就是昨天,一个农村干部发短信告诉我说:“上次农业部一个人来我们这里讲座,还专门提出了一个全民招商引资的口号。”可以想象一些地方仍然在搞全民招商,那么“不让工商资本介入”实际上很难避免,因此一些抵触看法确实也反映真实的一面,这是实情。
其实,山东的蔬菜发展全过程其实也有许多值得甄别的问题,这里也有弯路,我敢说几天“鲁菜遍天下”中也有简单化的问题,甚至强迫农民去做,靠“刮风”,靠行政命令。倒是山东的这位镇长该想一想我们具体工作者中究竟是不是搞了 “加大、加快、加强、增加、推进、大力发展……”这一套,这是新“八股”,言之无物,空空洞洞而已。
现在出现的各种模式都是依据当地的经验发展起来的,无论怎么做在推广中一定要避免“刮风”,避免把意愿强加在农民身上,在许多问题上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教育农民也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在这些问题上切切不能长官意志!
这几年我总结一个经验,凡事一“刮风”,好事也会办不好,信不信由你,反正我相信,我坚决反对搞“刮风”,靠搞运动推动发展,因为这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因为这并不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