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昨日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 作为官方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全程参与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决定文件的起草过程。该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中全会对于农村改革进行了全盘考虑,但之前外界舆论过于关注土地政策方面的突破,在其看来,三中全会之后的全国土地政策将大致维持现有格局,一些具有突破意义的试点,暂不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
解读 之 土地政策
“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已开始试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
“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已开始试点”
新京报:在全会公报中土地政策最明显的精神在哪里?
徐小青:公报里的表述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说明土地政策是以稳定为主。在此之前,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时候提到了土地承包制要“长久不变”,这个提法是第一次出现,此前的提法一直是“长期不变”。这是在给农民一种信号,现有政策是稳定的,不会发生改变。
新京报:怎样理解“长久不变”这样的稳定方式,是否会如之前外界猜测的,将三十年承包期限延长为七十年,或者推行“永包制”?
徐小青:我想不会,三中全会不会对这么具体的年限进行确定,只是说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肯定要得以稳定。当然流转的方式可以加强,比如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这些集中,但是这个政策已经实行了十五年了,并不是崭新的改革,大面积的规模经营也不符合中国国情,还是要以家庭承包为主。
新京报:之前有决策机构透露说三中全会后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但是公报中还没有涉及这个内容,这个平台将会怎样运作?
徐小青:这个交易平台不是说有一个具体的土地市场在那里,大家在平台上买卖土地,而是说我们农村体制改革要建立一个要素市场,这当中包括劳动力、金融和土地等等。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现在已经有一些地方在进行试点,比如浙江义乌市成立土地流转经营服务中心,每个镇街都成立了土地流转经营服务站,这种模式可以被借鉴。
新京报:我们知道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成渝和滨海新区这样的综改区内部在土地政策方面有很多突破,三中全会后这些地方试点的经验是否可能得到推广?
徐小青: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非常复杂,成渝和天津都是大城市,在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进行一些改革,条件会比较充分,包括宅基地换社保,建设用地流转等等,但是在彻底的农区就很难行得通,条件根本不具备,盲目改革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中国的土地政策不可能“一刀切”,必须符合各地的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