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传媒观察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传媒观察 >> 正文

评论:以土地为核心的6大关系:都是要命的事
2008-10-12 10:37:41 本文共阅读:[]


(声明:本站转载本文只为传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不同意转载,请联系027-88386009或ndfcn@yahoo.com.cn) 
 
 
  土地,三农问题,以及中国经济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其中土地是核心。   那么,土地问题对于三农问题和中国经济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改革可能起到怎样的效果?   国泰君安证券报告认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成为消费增长源泉的能力,也影响到了农业安全,更是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中国经济面临增长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增长瓶颈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认为,本次农村改革可以理解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红利的开始,未来政府会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会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1.土地―――农民   要理解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理清楚的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农民对于土地到底拥有哪些权利。在这当中我们认为市场存在一些需要澄清的误解。   对于以种植业为生的农民,土地分为农村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耕地)。农民作为个体,他对于农用地本身是没有直接的权利的(所有,处置,收益权),所有的其它权利都是基于农民对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有承包权所衍生出来的。但是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承包权本身已经可以看作是一种物权了。所以认为农民个人是没有土地相关物权的观点是错误的。农民缺少的如何让这种物权转化成经济收入的手段(包括对权利的保护,以及权利的流转机制。见图B)。   集体的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村落公用地等。对于宅基地,当前实行的是“一宅两制”:集体所有,个人使用。但是这个使用权和农用地的承包权是完全不同的,使用权只有集体的成员可以自动获得,但不能对集体以外成员转让,这就导致了农民辛苦劳作挣钱盖的房子流通能力是严重受限制的。   对于其他类型的农村建筑用地,农民个人是没有任何权利的。   可以看出,现在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对农民的束缚并非是传统认为的“导致农民没有财产”。它真正影响的是农民履行自己的物权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理解这点对于判断未来土改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官方现在能够接受的土改的方向并非是民间呼声最高的落实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而是在避免对集体土地所有制伤筋动骨的基础上理顺农民现有权利的流转的机制。   2.土地―――农业   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对于农业最大的影响是土地耕种分散的状态导致农业始终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无法出现西方农业高效率的农场化作业方式(见图A)。   奇怪的是,事实上,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至少在法律上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我们认为始终无法出现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1.种粮食确实赚不到什么钱,即便是规模化运营,扣除掉租金,也还不如出去打工。   2.农村金融匮乏(中国农业银行已经退出农村经营,而邮政储蓄银行遍布农村,但是只吸纳储蓄,这导致农村资金流失严重―――不过,目前在政策的扶持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大量涌现),农民既缺少集中土地使用权的经济实力,也缺少对土地规模运作的经济能力(承包权不能用做抵押物)。   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是,我们不认为给予农民完全的土地产权能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问题。事实上土地对于中国农民而言承载了他们的未来。如果农民对未来的保障没有指望,那么他们绝对不会出售土地的产权;而用来出租的话,承包权出租和土地出租对承租方性质是完全一样的。   土地使用权分散对农业造成的另一个深刻影响是导致土地抛荒严重。   参考图B,近几年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现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升高,种田的收入相当于打工的机会成本。在没有健全机制鼓励土地的集中经营的情况下,很多耕地只能荒弃。   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要健全农业用地承包权的流转机制。但是正如上文指出的,流转市场缺的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机制,缺的是买方。而创造买方需要的是农村金融的扶持(包括允许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以及增加对于农业的补贴(包括对粮食流通体系的改革),使种田真正有利可图。   3.土地―――农村   尽管现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正在广泛试点,但是在法律上仍然是非法的。我们预期这种情况会在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改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明令禁止把农村建设用地用做商品住宅开发。我们认为这个口子是不会放开的,因此市场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的担忧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对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驱动地方政府有动机以国家利益的借口征用农业用地,以及农民的宅基地进行工业建设或商品楼开发(见图C)。   当前在这个方面的土地制度改革一个方向是继续加强在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传统的观点认为因为农民没有对土地完全的产权,所以利益会受到侵害。但事实上没有强有力法律保护的产权也是没有价值的。   4.农民―――消费   图D中,注意三个问题:一,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的平均高出将近0.2,并且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在递减的;二,农民消费的周期和城镇完全不同。城镇明显是在过年时达到边际消费倾向的高峰,而农村是在夏季,这应该和农业的季节性生产支出有关。三,农民的收入也存在季节性,因此在消费高峰时会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而在此之前农民会努力存下用于生产支出的钱。因此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性远大于城镇居民。   图E显示,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农村消费启动以后,主要受益的行业仍然是食品,娱乐文化教育(我们略去了居住,因为农民的居住支出还是以自建房屋为主),家电、零售、通信和医疗(结合医保更受益)。   5.农业―――农业安全   近10年内,主要粮食作物的平均亩产量基本上已经停滞增长。继续增长只有靠新的种子培育技术的突破。   图F显示,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就已经接近了美国的水平。   国务院提出要保障农业安全,要能在2020年以前基本保持粮食的自给,唯一的办法就是阻止可耕面积继续下滑。当前可耕面积是18.27亿亩,2010年前18.18亿亩是必需坚守的底线。途径一个是严格防止非法侵占耕地,另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抛荒。   6.农村―――和谐社会   这个问题勿需多言,在土地违法上侵占农民利益,并不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造成农民失去了主要的生活来源,加剧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恶化了贫富差距。曾有报纸报道过在04年左右土地问题上访的人数占到所有上访人数的1/3.这显然是有碍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