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学术前沿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术前沿 >> 正文

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2013-12-12 11:30:24 本文共阅读:[]


农村违法建筑的征收补偿问题是征收实务中棘手的难题征收农村违法建筑是否补偿如何补偿我国法律缺乏规定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非常薄弱就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于违法建筑的内涵与性质违法建筑买卖和租赁合同的效力及损害赔偿等问题关于违法建筑的征收补偿问题少有学者提及就研究对象看主要集中于城市违法建筑对农村违法建筑缺乏关注实践中对此问题的解决也没有统一标准各地自行其是目前正值我国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制定之际在该条例中对此问题加以合理的规定实有必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希望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完善有所助益

一 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的现实困境

农村违法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建设从而无从办理所有权登记的建筑物包括未经批准建房骗取批准建房超过宅基地标准多占土地建房一户多宅等情形农村违法建筑包括宅基地上的违法建筑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违法建筑本文仅研究宅基地上的违法建筑就笔者研究的情况看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存在两大困境

(一)法律的虚设与现实的矛盾

我国法律对农村违法建筑持否定态度并要求限期拆除。《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较土地管理法稍显缓和对于部分程序违法的建筑给予补正的空间但对于无法补正的农村违法建筑仍然采取了强拆的态度

法律否定的态度没有阻挡农村违法建设的势头现实中农村违法建筑大量存在据广东省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广东人均农村居民用地面积181平方米/远超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50150平方米的标准1北京的情况与之相似2006北京市郊平原镇超面积建房以及一户多宅的家庭达到总量的68实际户均宅基地为008公顷远超规定的002公顷户均宅基地面积2村民违法乱占耕地滥建房屋的现象已呈蔓延之势农村违法建筑已经成为农村建设的常态

村民对法律的无视导致法律的权威受到损害同时也给征收带来难题如果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违法建筑应当坚决予以拆除但如此多的违法建筑若采取简单的拆除办法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是选择承认村民的财产利益还是选择保障法律的权威成为需要突破的巨大困境

(二)法律的缺失与地方法规、规章的越权

法律对违法建筑采取否定态度因此没有对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问题进行规定在法律缺失的前提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法规规章及政策对其加以规定如浙江省颁布了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徐州市出台了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厦门市同安区出台了关于工业区开发用地房屋拆迁宅基地安置实施意见但我国立法法明确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可以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上述规范性文件对于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的规定严重超越了立法权限同时这些法规规章及政策对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规定征收农村违法建筑一律不补偿有的则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补偿各地对于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不统一的规定势必产生补偿的地域差异导致严重的不公平

解决上述困境的办法应当是制定统一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对农村违法建筑的征收补偿问题加以详细规定而法律的制定需要理论的支撑下文将对农村违法建筑是否补偿为何补偿以及如何补偿的机理展开系统的论述

二 征收补偿的现实依据

征收农村违法建筑应否补偿法律没有规定可以比照的是城市违法建筑征收之规定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于城市违法建筑采取不予补偿一刀切模式究其原因在于法规认为城市违法建筑侵害的公共利益远远超过了违法建筑占有人所享有的利益但是农村违法建筑与城市违法建筑相比类型和成因都更加复杂不能照搬该模式应根据其类型和成因区别对待

(一)农村违法建筑类型的多样化

从学理角度看可以将违法建筑分为程序违建和实质违建两种类型程序违建是指建筑物并未妨碍城乡规划建筑人得依一定程序申领批建手续能够转化为合法建筑物的违法建筑实质违建是指建筑物无从依程序补正使其变为合法建筑383从现实角度看我国农村违法建筑成因不同类型复杂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将农村违法建筑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突击建房形成的违法建筑由于征收补偿可以带来可观的财产利益以及实践中政府为了顺利完成征收往往对违法建筑也予以一定补偿因此不少村民利用收到征地通知到征地实施阶段的时间差突击建造形成的违法建筑

2没有办理批建手续或骗取批建手续占用耕地而形成的违法建筑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村民建住宅应当经乡人民政府审核和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且尽量利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如果没有批建手续或者骗取批建手续且占用耕地的应当属于违法建筑

3没有办理批建手续或骗取批建手续但未破坏或占用耕地而形成的违法建筑此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相同之处在于都未办理批建手续或者骗取批建手续其宅基地面积超过了法定标准或者违反了一户一宅的规定不同之处在于此类建筑没有占用或破坏耕地其违法性较第二类相对较小

4没有办理批建手续但符合宅基地使用标准的违法建筑此类建筑符合法律关于宅基地使用面积的规定但是却没有办理相关批建手续属于前述的程序违建类型可以通过补正程序转化为合法建筑

还有三类建筑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有人将其视为违法建筑但其实质是合法建筑或者应当作为合法建筑处理

1.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违法建筑”。虽然此类建筑占用的宅基地面积超过了法定标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直到1982年发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才首次对宅基地使用面积提出了限制性的规定而法律层面则直到198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才规定农村居民建住宅使用土地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法不溯及既往如果是在标准出台前已建房屋不应作为违法建筑处理

2.因继承而违反了一户一宅规定的建筑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但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的房屋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应当由继承人所继承由此产生法律冲突村民因继承而拥有两处及以上农村住宅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被继承的住宅由于权源的合法性和继受手段的合法性不应作为违法建筑处理

3.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并获得了批建手续但没有办理房产证的建筑违法建筑的一项重要特征是未获得房产证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且经过相关批建手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理房产证的建筑。《物权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此类建筑属于因事实行为而取得物权的合法建筑农村违法建筑类型繁多有些属于实质违法严重侵害公共利益有些仅属于程序违法还有些就是合法建筑或可以作为合法建筑处理类型的多样化自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都不补偿而应当区分不同类型作出不同的补偿规定

(二)农村违法建筑成因的复杂化

农村违法建筑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府监管的失位还有法律层面等因素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从个人因素看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法不责众的心理导致了农村违法建筑屡禁不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工业厂房商铺以及出租房的需求与日俱增富裕地区和城市周边农村住宅的功能已从单纯的居住功能延展到经济功能村民通过出租房屋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甚至成为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法建筑必然大量产生此外由于大量违法建筑存在的事实遵纪守法的村民成为反面教材大家都抱着不吃亏法不责众的心态多占土地违法建房

2从政府层面观之存在审批混乱和监管不严的问题法律明确规定使用农村宅基地应经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是现实情形却是一些地方将审批权力下放到乡镇政府甚至委托村委会进行确认审批程序严重混乱在监管方面政府部门之间执法缺乏协调机制重视罚款轻视违法观念的纠正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部门缺少资金支持工作监管更加不力4

3从制度层面考虑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度是导致农村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导致了所有权主体虚位”,使得集体产权性质的农村土地被当作公共品对待引发了我国农村土地的公地悲剧”。村民明知非法占用土地乱建住房会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但从个人私利出发多占宅基地可以获得更多利益而成本则由集体负担个人使用资源的成本远远小于社会付出的成本人人都抱着集体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竭力侵占集体利益因此不解决好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农村违法建筑便无法根除

农村违法建筑成因的复杂化必然给征收带来更大的难题如前所述一些违法建筑已成为生产经营的工具和牟利的手段特别是在一些城中村出租违法建筑的收益已经成为失地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如果不予补偿必然对被征收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政府长期未严格执法民众对此违法状态多少产生一定之信赖若于征收时不予适当补偿就信赖保护观点而言似乎也有欠公允5125因此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对农村违法建筑进行适当补偿

三 征收补偿的制度依据―――海内外立法和司法的比较与借鉴

(一)违法建筑征收补偿的域外启示

违法建筑并非中国特色问题域外也存在大量的违法建筑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司法制度对于解决我国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违法建筑征收补偿德国采取了公平补偿原则。《德国建设法典第九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对于基于公共法令规定不用支付补偿随时得被拆除之建筑设施对此只得基于公平原因之考虑而给予补偿。”650650根据此规定德国对征收违法建筑原则上不予补偿但是可基于公平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偿

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条例明确规定征收违法建筑不予补偿”,但实践操作却突破了法律的规定对违法建筑给予了适当的补偿1991年台北市颁布的台北市举办公共工程对合法建筑及农作改良物拆迁补偿及违章建筑处理办法规定1963年前建造的违法建筑按合法建筑重置价的80计算领取拆迁处理费”;1964年至198881日建造的违法建筑则按合法建筑重置价的50领取处理费同时若限期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者以合法建筑重置价及违法建筑处理费的60领取拆迁奖励金”;若逾期拆除者则减半发给奖励金人口搬迁补助费”,不论合法建筑还是违法建筑都有权领取124

台湾地区的司法判例也对违法建筑征收补偿采肯定态度台北高等行政法院2006年曾审理了一起违法建筑征收补偿案件其判决认为台湾地区的土地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土地征收时其建筑物应一并征收并未有建筑物须非依法令规定不得建造之限制建筑物于建造时系依法令不得建造者亦不得排除于征收补偿范围之外因此判决台北县政府应当补偿违法建筑所有人140661元新台币

综上所述域外的立法和司法普遍认为征收违法建筑不能如同合法建筑一样取得完全补偿但可以按照公平补偿原则对公民的财产利益进行保护对于征收违法建筑采取适当补偿的办法上述规定和作法与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相比更具可操作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二)我国地方法规及规章制度概览

为了解决现实中已出现的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问题方便实践操作各地人大和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各不相同有人大颁布的地方法规也有各省市颁布的行政规章还有政策性文件就是否补偿和如何补偿问题各地观点各异经过笔者之整理大概可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

1对征收补偿的态度随时间发生变化早期颁布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对农村违法建筑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坚决不予补偿1998年颁布的杭州市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2年颁布的青岛市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暂行规定》,都规定一律不予补偿”。而近年来颁布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却相对缓和认为对征收特定类型的农村违法建筑可以适当补偿2003年颁布的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但确由被拆迁人长期自住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2005年颁布的厦门市同安区关于工业区开发用地房屋拆迁宅基地安置实施意见规定批建手续不完整的房屋,“超出的房屋面积只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给予补偿”。这一变化表明了政府在征收问题上采取了更加务实的做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2就如何补偿问题各地规定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法是对于违法建筑补偿金额在房屋重置价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或者缴纳罚款扣除拆除费和垃圾清运费后再予以补偿。此外,北京市关于因征收农村违法建筑而导致停产停业的损失予以补偿的规定,以及厦门市以搬迁补助费名义对征收农村违法建筑进行补偿的规定,都具有借鉴意义。

3.各地规范性文件一致认为三类建筑不应获得补偿。这三类农村违法建筑包括:突击建房而形成的违法建筑;未办理批建手续,占用耕地而形成的违法建筑;该规范性文件生效后新建的违法建筑。

(三)我国司法判例的考证

我国司法判例对于征收农村违法建筑应否补偿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在民事案件中,以建筑材料的合法性为由,认为违法建筑占有人有权获得赔偿或补偿;在行政案件中,则以违法建筑属于非法权益为由,认为不应获得补偿。

1.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观点:应当补偿

对于第三人毁损违法建筑的情形,我国法院认为违法建筑占有人有权请求赔偿。判决理由称:“虽然违法建筑不合法,但基于其材料来源的合法性,全部不予保护则侵害了违法建筑人应有的合法财产,所以应赔偿原告的材料损失,而施工费用是用于支付不合法的行为和目的,不应赔偿。”[8]由于征收属于合法侵害私有财产权的国家行为,由此推论,征收违法建筑,国家也有义务给予适当的补偿。在厦门发生的郭某与凯裕公司征收补偿纠纷案中,法院支持了违法建筑占有人要求获得补偿的诉请。法院认为:“违法建筑是否拆除和如何拆除是行政部门的事情,而征收双方当事人的补偿协议是民事行为。郭某和凯裕公司之间签订的《补偿协议》是他们的真实意向,合法有效。凯裕公司应当补偿郭某征收补偿款约19万元以及其他费用。”[9

2.行政诉讼中法院的态度:不支持补偿

与民事诉讼中的判决意见相反,在被征收人与行政机关发生的行政赔偿纠纷案件中,法院无一例外认为违法建筑占有人不应获得赔偿。如黄忠贤与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房屋征收赔偿一案,法院认为:“原告改变房屋用途、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并没有取得任何合法批建手续,应视为违法建筑,不应予以补偿。”①在陈成乐与孤岛镇人民政府征收行政赔偿案中,法院裁判理由是:“被征收人使用涉案土地的行为违法,在该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属违法建筑,故其请求的损害赔偿非合法权益损害,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的保护范围。对被征收人要求征收人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②

我国法院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决结论究其根源在于法院认为违法建筑占有人的占有利益不能对抗行政机关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有失偏颇只要占有是公开长期持续的客观事实即可产生信赖利益即便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拆除违法建筑也应给予一定的补偿以保护此信赖利益

(四)小结:村民对违法建筑应享有占有利益

从海内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认为征收违法建筑应当适当补偿的观点是主流村民对违法建筑的占有是一种客观事实状态占有状态的持续必然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财产客观使用秩序同时由于这种状态的公开性和持续性致使建筑人自己和社会第三人产生了合理的信赖10法律应对这种占有状态进行确认承认村民对违法建筑享有占有利益因此村民有权对违法建筑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排除他人对违法建筑物的侵害并且在征收时获得补偿应注意的是承认和保护此利益的原因不是基于违法建筑行为值得鼓励也不是因为违法建筑本身值得保护而是对于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维护歌德曾说过我宁愿犯下不公正也不愿意忍受混乱无序11118如果不承认该占有利益必然导致任何侵害违法建筑的行为皆不负法律责任引发社会的混乱当然并非所有的违法建筑都具有占有利益只有违法建筑公开和平地存在一定时间形成了令人信赖的稳定秩序时才具有可保护的利益

四 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立法理念的更新

1确立衡平补偿原则

如前文所述对征收农村违法建筑进行补偿无论是立法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充分的依据但违法建筑具有先天的非法性如果让违法建筑实现和合法建筑同样标准的补偿无疑是在鼓励违法是对法治的严重破坏因此对违法建筑的征收补偿不应适用完全补偿原则”,而应当引入德国法上的衡平补偿原则”。所谓衡平补偿原则”,是在1949年的德国基本法中确立的其要求征收之补偿应在衡平公共利益与被征收人利益后决定之12350对农村违法建筑进行补偿不是对现实的妥协应当首先确定其违法性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违法建筑占有人的占有利益进行适当保护实现利益平衡

2实现对物补偿对人补偿的转变传统征收补偿理念是对物补偿”,即对征收造成的被征收人财产损失进行填补根据该理念只有征收合法物才给予补偿违法建筑不具有获得补偿的资格13而现代征收理念却能有效解决违法建筑何以取得补偿的法理因为其目标是实现对人补偿”,即防止被征收人生活质量因征收而降低为了保障违法建筑占有人的生活和生存利益必然应当对其进行补偿根据对人补偿理念村民在违法建筑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征收所发生的停产停业的损失也应在征收补偿时有所体现

(二)具体制度构建之思考

前文将农村违法建筑区分为四种不同类型下面分别就四类违法建筑应如何补偿进行简要阐述

1突击建房不应获得补偿占有人获得补偿的依据是对于违法建筑享有占有利益突击建房人没有对违法建筑形成长期稳定的占有关系和财产使用秩序未产生使第三人可信赖之利益因此不应给予补偿

2没有办理批建手续或骗取批建手续占用耕地而形成的违法建筑不应获得补偿占有人占用破坏耕地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根据衡平补偿原则”,其损害的公益远远超过了其享有的占有利益因此不应获得补偿

3没有办理批建手续或骗取批建手续但未破坏或占用耕地而形成的违法建筑在缴纳罚款支付拆除费和垃圾清运费后进行适当补偿此类违法建筑的占有人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小于第二种类型法律在对其制裁的同时可以对其占有利益进行适当的补偿

4.没有办理批建手续但符合宅基地使用标准的违法建筑属于程序违法的建筑在缴纳相关费用并补正相关程序后可以按照合法建筑标准进行补偿而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违法建筑”,因继承而违反了一户一宅规定的建筑和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并获得了批建手续但没有办理房产证的建筑则应按照合法建筑的标准进行补偿

 

注释:

参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0)》(厦行终字第12)。

参见:《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赔偿判决书2005)》(东行终字第38)。

该占有的状态并非权利因为违法性的前提导致其无法产生物权然而占有人仍然可以获得一种财产性利益因此将其称为占有利益较为合适

 

参考文献:

1王卫国广东或提高土地税遏制土地浪费EB/OL20120202.http//news.sina.com.cn//20100623/06081694085s.shtml.

2杨立宾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的探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

3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4郭嘉轩袁志国湖北乡村土地管理陷困局农民违法用地现象严重EB/OL20120203.http//news.sina.com.cn//20040609/09403395399.shtml.

5李建良损失补偿//翁岳生行政法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陈明�财产权保障土地使用限制与损失补偿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

8赵正辉蔡建忠无锡一私拆他人违章建筑者被判赔偿人民法院报2007-0414

9张清违章建筑为何获补偿EB/OL20120112.http//www.xmhouse.com/HouseNews/xwpd/fcxw/bdxw/200610/20061028_34049.htm.

10刘武元违法建筑在私法上的地位现代法学2001,(4

11](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2房绍坤公益征收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3房绍坤王洪平论民事损害赔偿与征收损失补偿之合流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