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实证研究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田野实证 >> 实证研究 >> 正文

韩玉祥 许珍珍|经营方式视角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及优化方向
2024-09-18 11:23:04 本文共阅读:[]


作者简介:韩玉祥,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许珍珍,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2F015)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原刊于《农村经济》2024年第8期,注释已略,如需引用请核对期刊原文;仅限学术交流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予以删除。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完善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善治等功能。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沿着经营方式视角,构建“经营方式—经营条件”理论框架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外部输血、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入股分红等经营方式。这些经营方式都属于各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这些经营方式也需要分别匹配不同的经营条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区域有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东部沿海农村及城郊村、中西部普通农村、东部沿海及城郊地区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城郊地区且具有文旅资源禀赋的村集体经济强村须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主次有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外部输血、入股分红、农旅融合等经营方式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次要经营方式。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经营方式;经营条件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脉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还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村级组织稳定运转、实现乡村社会再组织等乡村治理功能。为此,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然而,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理想。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依然有45.6%的村庄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因此,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界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非常丰富。总体来看,学界主要从治理、经济、社会三大维度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其中,治理、经济、社会三大维度又包括多个视角。

一是治理维度。治理维度强调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治理维度强调从制度、组织、协同共治等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其一,制度视角。制度视角主张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地制度、项目制、积分制、集体制度、党的领导制度等制度安排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陆雷等较多学者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周力等指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效落实集体所有权,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张彬等学者发现政府通过治理项目及产业项目的项目制手段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谭海波等发现积分制通过影响产权及声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陈靖强调通过重建集体制度壮大集体经济。周文等学者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其二,组织视角。组织视角主张通过组织设置及组织形式的变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彭凌凤等强调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曹斌从日本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演变中分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六种组织形式。薛继亮等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包括五种组织形式:土地流转下的农民自主模式、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循环产业园区模式、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杨凌高新示范园区模式。钱淼等认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方式。其三,协同共治视角。协同共治视角主张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周立等认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可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郝文强等强调的“抱团发展模式”实质上就是村集体、企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共治。

二是经济维度。经济维度强调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经济维度强调从生产要素、经营方式等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其一,生产要素视角。生产要素视角强调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马荟等指出资源资本化有助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靳永广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素聚合及其市场化流动。陈明指出资源重组及其资本化能够使集体资产进入现代分工体系,从而促进集体经济的内源式发展。其二,经营方式视角。经营方式视角侧重于研究村集体采取何种生产经营的途径、方式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孙新华等提出服务型集体经济的概念,认为村集体可以通过提供服务的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夏柱智指出东部沿海农村主要依赖“地租经济”的方式获得村集体收入,中西部农村则依赖政府扶持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高强指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包括打造区域性服务联盟的姜堰模式、以工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永联模式、抱团发展与互助合作的吴中模式、与国有资本混合经营的江宁模式。周振强调混合经营形态能够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高鸣等指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已形成经营型、联营型、租赁型、服务型和党建型等发展模式。钟真等从自主经营直接参与和合作经营间接参与两种市场经营方式出发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三是社会维度。社会维度强调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社会维度强调从集体共识、精英带动、农民主体性等社会支持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其一,集体共识视角。程郁等强调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共识决策有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其二,精英带动视角。刘浩等指出精英带动是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变量。其三,农民主体性视角。胡颖廉认为农民主体地位是影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王海英等也强调村民的内生动力及集体响应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

综上,上述理论流派都具有一定解释力,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相比于治理维度、社会维度,笔者认为经济维度中的经营方式视角更具有解释力,但是也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其一,治理维度存在的不足。治理维度从制度、组织、协同共治等视角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制度、组织、协同共治就一定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吗?例如,以土地资源的股份化、市场化为代表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定能发展集体经济吗?土地资源一定能变现吗?土地资源如何变现?土地资源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变现?这依然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实际上,制度、组织、协同共治等体制机制变革只能引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却难以控制、决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公共管理、公共治理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应当回归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济脉络中讨论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二,社会维度存在的不足。社会维度强调从集体共识、精英带动、农民主体性等社会支持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但是,集体共识和农民主体性不一定能匹配市场经营,集体共识和农民主体性也无法弥补经营能力及经营条件的不足。此外,精英带动原本就是不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殊条件。显然,社会维度的集体共识、精英带动、农民主体性等视角也未必就一定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其三,经济维度更加具有解释力,但是也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经营过程决定着农村集体经济是否能够发展壮大。因此,相比于治理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更加具有解释力。但是,经济维度依然存在不足。生产要素视角忽视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挖掘需要依据经营方式的不同来调整和变换,因而经营方式视角实际上囊括了生产要素视角。经营方式视角下,学界主要论述经营方式的实践经验或实践样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营方式的实践特点。部分学者总结经营方式的主体特点,另一部分学者总结经营方式的产业特点。然而,学界对经营方式的产业特点的总结尚不够清晰、全面,并且没有更加深入地论述不同经营方式所依赖的经营条件。

为此,笔者沿着经济维度中的经营方式视角,更加清晰、全面地总结经营方式的产业特点或产业形态,并澄清不同经营方式所依赖的经营条件,以此廓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简言之,只有在经营方式与经营条件相互契合、相互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理论框架与案例介绍

1. 理论框架与分析思路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本质上属于经济增长的问题。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借鉴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改进决定着经济增长,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资本、技术变化决定着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导致新产品、新产业的出现,进而决定着经济增长。总结来看,经济增长理论沿着“生产经营的条件及要素—生产经营的产品及产业—经济增长”的思路展开分析。为此,本文沿着经营方式视角构建“(产业)经营方式—经营条件”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本文的分析思路具体如下:

一是按照“经营方式—经营条件”的理论框架澄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各种产业经营方式及其经营条件,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包括不同类型的产业经营方式,并且不同类型的产业经营方式需要匹配相应的经营条件。只有在经营方式与经营条件相互契合、相互匹配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路径。

二是按照“经营方式—经营条件”的理论框架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根据经营条件的不同,不同区域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应当有所差异,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根据经营条件复杂度、可控度的不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区分主要经营方式和次要经营方式。

2. 案例介绍与案例选择

本文采取多案例研究方法。按照多案例研究方法规定的6—10个案例的数量要求,本研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村庄。自2021年以来,笔者到不同地区调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笔者在苏南江村、苏南山村、苏南阳村、豫南营村、豫北任村、皖南黄村6村的田野调查。

选取这6个案例,有如下理由:一方面,6个案例都属于各个地区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苏南江村2022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800万元,苏南山村2022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700万元、苏南阳村2022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488万元、豫南营村2021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4.75万元、豫北任村2020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2.2万元、皖南黄村2015—2020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430万元。对于6个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总结并反复验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符合案例研究的求同法则。另一方面,6个案例也具有差异性(见表1)。从内在条件来看,6个案例的经营方式具有内在差异性,因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并不完全相同。从外在条件来看,6个案例分属不同的区域、镇域,区位优势也具有差异性,相应的经济社会基础差异也较大。总之,本研究的多案例设计采取差别复制方法,6个案例既具有结果相似性又具有内外差异性,符合多案例研究的设计标准,因而研究结论也相对可靠、准确。


       三、经营方式视角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外部输血、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入股分红等经营方式。这些经营方式都属于各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这些经营方式也需要分别匹配不同的经营条件。

1. 外部输血

(1)经营方式。有学者曾指出中西部农村依赖政府扶持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际上,除了中西部农村存在政府输血的情况,东部沿海地区也存在政府输血的情况,并且以苏南江村为代表的少数村庄还出现了企业输血的情况。为此,笔者将其总结为“外部输血”的经营方式。“外部输血”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依赖政府和企业的外部输血和扶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其一,政府输血。政府输血体现在办公经费及项目经费两个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2021年,政府向豫南营村财政转移支付办公经费2万元;政府还向营村财政转移支付“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企业放贷,因而有12.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2020年,政府向豫北任村财政转移支付办公经费1.2万元,还有“改厕”项目资金6万元。在皖南黄村,被评选为贫困村后,2015—2020年黄村每年有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2020年财政局还向其拨付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50万元,2019年还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6年内政府向其转移支付的项目资金共计430万元。2022年苏南江村的政府输血共计1161万元,包括政府对村集体物业服务、综合治理工作、征地拆迁工作等政府补助。2022年苏南山村的政府输血共计1074万元,具体包括滨江新城开发的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1001万元,综合治理奖项、爱国卫生奖项等政府补助73万元。

其二,企业输血。苏南江村的土地、厂房的归属权属于某上市集团。该上市集团基于回馈集体的考量,每年将部分土地、厂房的租赁收入转让给本村,为村集体经济输血。2022年,该上市集团为苏南江村输血1241万元。

(2)经营条件。外部输血依赖于国家政策、企业家个人意志等经营条件。

其一,国家政策。政府输血的财政转移过程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以皖南黄村为代表的很多中西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之前属于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然而在评为贫困村后却一跃成为本区域的村集体经济强村。显然,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变化,政府输血的体量也会随之变化。以苏南江村和苏南山村为例,正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滨江新城开发政策,两村才获得巨额的政府补助。

其二,企业家个人意志。企业输血的资金转移过程与企业家个人意志密切相关。以苏南江村为例,上市集团的业务分散在全国各地,与本地政府及村集体的经济关联度并不大,因而主要依靠董事长郁某的个人意志为江村的村集体经济输血。随着下任董事长的更替,企业输血可能面临不确定性。

2. 资产资源租赁

(1)经营方式。2000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多数都转向“地租经济”,村集体从直接经营者转变为收租者。笔者将其总结为“资产资源租赁”的经营方式。“资产资源租赁”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通过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的出租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004年,苏南山村投资1亿元建设5.2万平方米的村工业园,后来又将其升级为8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2022年厂房年租赁收入约1500万元。1980年至2000年初,苏南晨村以租代征130亩土地建设厂房,兴办村工业园区。2022年,晨村的厂房租赁收入约1700万元。2017年,豫南营村所在乡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的沟沟坎坎使村集体多出300亩集体土地。营村以每亩375元的价格出租给种田大户,村集体经济增收11.25万元。豫北任村属于城郊村,80年代的乡镇企业倒闭后一直留有部分建设用地,因而任村每年有13万元的土地租赁收入。

(2)经营条件。资产资源租赁与土地资源及土地政策、土地价格及市场距离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土地资源及土地政策。土地资源的多少决定农村集体经济是否有可变现的资源和资产。而土地资源则与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有很大关系。2010年以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政策较为宽松,很多农村采取“以租代征”的方式增加土地资源,实现资源资产的租赁和变现。然而,2010年以来,土地管制越来越严格,东部沿海农村的土地开发受到限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出现瓶颈。1998年前,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中西部农村大多有集体土地,因而有小规模的集体经济。然而,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很多中西部农村也不再进行“生增死减”的土地调整,集体土地逐渐消失,农村集体经济也逐渐空壳化。近年来,三权分置的农地制度改革,很多村庄逐渐盘活土地资源,增加了集体土地,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例如,豫南营村所在楼镇在“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域实施土地综合整理项目,集中流转全镇98%的耕地。一方面,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土地连片和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土地综合整治消除沟沟坎坎后,增加集体土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其二,土地价格及市场距离。土地价格决定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和体量。对于东部沿海农村及城郊农村而言,这些农村处于工业地带和城市地带,市场距离近,因而土地价格非常高。对于中西部农村及非城郊农村而言,这些农村处于非工业地带和非城市地带,市场距离较远,因而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土地价格较低。例如,豫南营村300亩土地的年租金收入仅有10万元,而苏南晨村130亩土地及厂房的年租金收入则高达1700万元。

3. 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

(1)经营方式。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日趋紧张,农村集体经济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普遍面临发展瓶颈。为突破资产资源限制,一些村庄收购其他企业的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走向厂房投资的发展路径。但是,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的收购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村集体有可能收购劣质的资产资源导致资产资源投资项目的失败。为此,这些村庄在本地政府的“协助”下收购本地的优质资产资源,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此,笔者将其总结为“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的经营方式,即村集体在政府协助情况下通过收购本地企业的土地、厂房等优质资产资源,进而出租收购的优质资产资源,最终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例如,在村集体经济陷入发展瓶颈情况下,苏南山村收购本地某装备制造公司及某锻造公司的优质资源资产并进行再出租,因而2022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000万元。

(2)经营条件。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与土地价格及市场距离、巨额收购资金、政府协助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土地价格及市场距离。东部沿海农村市场距离近,企业和政府对土地、厂房等资源资产有长期的市场需求,因而资源资产的市场价格很高。正是在此背景条件下,东部沿海农村能够通过资产资源收购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比来看,中西部农村则没有条件通过资产资源收购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其二,巨额收购资金。资产资源收购需要巨额的收购资金来做支撑。苏南山村在收购本地某装备制造公司及某锻造公司过程中,苏南山村和其他5个村庄合股出资共计5.4亿元。其中,苏南山村投资9000万元。显然,苏南山村67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是苏南山村收购优质资源资产的基础条件。

其三,政府协助。优质资源资产的收购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协助。在资源资产收购过程,地方政府在项目筛选、项目竞拍、项目谈判等环节都协助苏南山村可以收购到本地的优质资源资产。之所以限定在本地的优质资源资产,是因为地方政府无法判断外地资源资产是否优质,也无法协助村集体收购到外地的优质资源资产。在项目筛选环节,地方政府下属相关部门会联合评审、研判项目是否优质、是否增值,帮助山村筛选出本地的优质资产资源项目。例如,苏南山村收购的某装备制造公司破产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主喜好打牌、疏于经营,而非资产资源的劣质。因此,该装备制造公司的资源资产属于优质资源资产。在项目竞拍环节,地方政府设置相应的条件协助山村进入竞拍行列。在项目谈判环节,地方政府作为中间人帮忙协调,尽量压低收购价格,使山村低价收购优质资源资产。

4. 协助型服务业

(1)经营方式。有学者曾提出服务型集体经济的概念,认为村集体可以通过提供服务的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际上,不管是中西部农村,还是东部沿海农村,都存在服务型集体经济。为此,笔者将其总结为“协助型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协助型服务业”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在政府协助情况下通过水电供给服务、物业服务、公墓服务、土地流转服务、水利灌溉服务等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其一,水电供给服务。村集体在水电供给服务过程中会赚取少量差价。2022年,苏南江村的水电服务收入为236万元。2022年,苏南山村的水电费服务收入约600万元。

其二,物业服务。苏南地区的村集体都成立本村的物业公司,设置联防队、绿化办等部门,负责村镇工业园区及其周边环境的物业服务,村集体每年获取物业服务收入。2022年,苏南江村的物业服务收入为319万元。2022年,苏南山村的物业服务收入约500万元。2022年,苏南晨村的物业服务收入约180万元。

其三,公墓服务。20世纪90年代,当地民政局开始建设公墓。由于苏南山村地理位置优越,因而选择在山村建立公墓,服务周边群众。山村的公墓面积128亩,每个墓地收费1万元。为此,苏南山村2022年的公墓收入约2800万元。

其四,土地流转服务和水利灌溉服务。在中西部农村,种田大户通过村集体的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连片的规模种植,还享用村集体提供的水系修复、水利纠纷协调等水利灌溉服务,因而种田大户向村集体缴纳土地流转服务费和水利灌溉服务费,从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豫北任村帮助种植大户流转土地400亩,每亩收取50元服务费用,因而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2021年,豫南营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帮助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还帮助种田大户疏通水系,协调用水纠纷。于是,豫南营村按照每亩50元的费用向种田大户收取土地流转服务费和水利灌溉服务费,1800亩土地共收取9万元,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2)经营条件。协助型服务业与服务价格及市场距离、政府协助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服务价格及市场距离。东部沿海农村市场距离近,工业发达,企业对水电供给服务和物业服务具有刚性需求,因而服务价格较高。而中西部农村市场距离较远,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对土地流转服务和水利灌溉服务具有市场需求,因而服务价格相对较低。正是市场距离、市场需求决定着这些服务是否可以变现、变现的规模体量大小。

其二,政府协助。以水电供给服务、物业服务、公墓服务、土地流转服务、水利灌溉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实际上需要政府及村集体的协助。公墓服务、水电服务、土地流转服务都属于政府管理的范畴。正是政府对国土资源、殡葬行业、水电资源的管理权限才使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发展这些服务业并收取服务及管理费用。水利灌溉服务和物业服务实际上也是基于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外来人口管理、纠纷调解管理等管理权限而延伸出来的对物业及水田灌溉的服务及管理权限。例如,豫南营村在收取水利灌溉服务费过程中遭到一些种植大户的反对。然而,由于种植大户必须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种植大户愿意让村集体提供水利灌溉服务,愿意向村集体缴纳水利灌溉服务费用。例如,苏南江村、山村、晨村的企业原本可以自己成立物业公司来负责工业园区的物业服务。但是,地方政府及村集体具有企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管理、外来人口管理等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职能。在此背景下,企业在上述公共事务中需要经常与地方政府及村集体打交道,因而企业愿意让村集体提供物业服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此,企业与村集体、地方政府的关系得以维系,也有利于企业在本地的长远发展。显然,以水电供给服务、物业服务、公墓服务、土地流转服务、水利灌溉服务为代表的服务业都离不开政府及村集体的协助。

5. 银行存款放贷

(1)经营方式。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日趋紧张,农村集体经济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普遍面临发展瓶颈。但是,村集体又没有其他可行的经营方式。于是,部分村庄将村集体经济的闲置资金用于较为安全保险的银行存款放贷,既避免集体资金的闲置,又避免经营风险。为此,笔者将其总结为“银行存款放贷”的经营方式,即村集体通过银行存款放贷的利息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例如,苏南山村将8000多万存入银行,2022年村集体获取利息收入338万元。苏南晨村存入银行1.4亿元,2022年村集体获取利息收入600万元。

(2)经营条件。银行存款放贷主要与存款放贷资金的经营条件密切相关。

银行存款放贷的前提是具有大量的存款放贷资金。对于东部沿海农村而言,村集体经济非常强大,具有雄厚的资金,因而可以获得上百万的存款利息。然而,对于中西部农村而言,村集体经济的账面资金比较少,难以获取巨额的存款利息。

6. 入股分红

(1)经营方式。“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通过投资入股获取股份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较多学者提倡村集体经济走入股分红的发展路径。然而,入股分红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投资活动。很多村庄在入股分红过程中产生巨额债务,导致村集体经济的流失。只有极少数的村庄能够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例如,苏南江村就属于极少数村庄的典型代表。1996年,苏南江村的村办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苏南江村以55万元的原始股投资该上市集团,拥有10%的股份。因此,2022年苏南江村的股份分红收入为836万元。

(2)经营条件。入股分红与入股资金、优质项目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入股资金。村集体入股分红前需要较多的入股资金。例如,苏南江村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兴办村办企业积累了55万元的入股资金,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目。

其二,优质项目。村集体有入股资金后,需要投资入股优质项目才能实现资本增值。然而,所投项目是否优质却常常难以判断。投资项目是否优质、是否增值涉及企业资金、人才、区位优势、市场行情、国家政策等各个因素。企业资金方面,苏南江村入股的某上市公司经历过多轮融资及银行贷款使得该上市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人才方面,某上市集团的成功经营离不开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及技术人才的辛勤研发。某上市集团的企业主是苏南江村的村支书,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这表明企业主的才能非同一般。区位优势方面,某上市公司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而且紧邻外贸港口,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市场行情方面,市场行情的波动,尤其是金融危机、市场供求等情况都会导致企业经营的成败。国家政策方面,某上市集团的发家致富离不开村集体及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银行贷款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总之,苏南江村投资入股的某上市集团的成功经营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和偶然性,因而投资入股项目的优质或劣质常常难以判断。

四、经营方式视角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区域有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不同区域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应当有所差异,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主次有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应当区分主要经营方式和次要经营方式,从而保证经营方式的稳健有序。

1. 坚持区域有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由于东部沿海农村与中西部农村、城郊村与非城郊村的经营条件具有内在差异性,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当坚持区域有别的思维方式,避免一刀切式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其一,东部沿海农村及城郊村的经营方式。东部沿海农村及城郊村具有市场距离近、村集体资金、政府协助等经营条件,因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采取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以水电供给服务和物业服务为代表的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

其二,中西部普通农村的经营方式。中西部普通农村不具有市场距离近、村集体资金等经营条件,但是却具有土地资源多、政府协助等经营条件。为此,中西部普通农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可以采取资产资源租赁、以土地流转服务和水利灌溉服务为代表的协助型服务业等经营方式。其中,资产资源租赁的经营方式需要中西部农村加快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三权分置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而使村集体在沟沟坎坎的平整过程中增加集体土地,最终增加土地租金收入。此外,中西部普通农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应当有较高的资金数额规定,因为中西部普通农村的经营条件决定其村集体经济数额常常在30万元以下,属于兜底型村集体经济。

其三,东部沿海地区及城郊地区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可以尝试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由于入股分红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投资活动,需要满足资金、人才、区位优势、市场行情、国家政策等经营条件。东部沿海地区及城郊地区的村集体经济强村或许具备资金、人才、区位优势等方面的经营条件,因而这些农村可以尝试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

其四,城郊地区且具有文旅资源禀赋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可以尝试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由于农旅融合需要满足资源禀赋、资金、人才、区位优势、市场行情、国家政策等经营条件。城郊地区且具有文旅资源禀赋的村集体经济强村或许具备资金、人才、区位优势等方面的经营条件,因而这些农村可以尝试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

2. 坚持主次有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应当区分主要经营方式和次要经营方式,从而保证经营方式的稳健有序。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应当为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次要经营方式应当为外部输血、入股分红、农旅融合等经营方式。

其一,主要经营方式。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的经营条件相对简单和可控,应当成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此外,全国最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都表明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因而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经济规律。正如苏南某区乡村振兴科主任所言:“本地区60%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厂房、土地的租金收入(即资产资源租赁的收入)。40%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物业服务、水电供给服务等服务性收入(即协助型服务业的收入)”

其二,次要经营方式。外部输血、入股分红、农旅融合等经营方式的经营条件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应当成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次要经营方式。外部输血的经营方式会随着国家政策、企业家个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化,无法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内源式发展。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属于高风险的金融投资活动,很可能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的负债及流失。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需要具备资源禀赋、资金、人才、区位优势、市场行情、国家政策等经营条件,因而也常常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的负债及流失。

尤其采取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需要慎之又慎。近年来,全国农村都普遍采取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却往往以失败告终。例如,2014年以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苏南江村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施农旅融合项目。江村流转1600亩土地,主要种植花卉苗木。其中,每亩租金1350元,管理费用每亩500元,每年花费296万元。但是10年来苗木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近几年,江村还用15—16亩打造郁金香公园。每年3月份举办郁金香节,发展乡村旅游业。江村投资3000万元打造旅游景点,包括河道、茶馆、亲子乐园等等。每年举办郁金香节还需花费50万元。结果,每年郁金香节的毛利润收入仅有30万元。换言之,长江村在农旅融合项目上投资3000多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却仅有30万元。显然,以苏南江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强村的经营都失败了,那么其他农村则更难以采取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五、结论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完善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善治等功能。因此,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界主要从治理、经济、社会3大维度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治理维度强调从制度、组织、协同共治等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经济维度强调从生产要素、经营方式等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社会维度强调从集体共识、精英带动、农民主体性等社会支持视角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相比于治理维度、社会维度,笔者认为经济维度中的经营方式视角更具有解释力。为此,本文沿着经济维度中的经营方式视角,构建“经营方式—经营条件”理论框架来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外部输血、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入股分红等经营方式。这些经营方式都属于各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这些经营方式也需要分别匹配不同的经营条件。其一,“外部输血”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依赖政府和企业的外部输血和扶持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外部输血”的经营方式依赖于国家政策、企业家个人意志等经营条件。其二,“资产资源租赁”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通过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的出租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资产资源租赁”的经营方式与土地资源及土地政策、土地价格及市场距离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其三,“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在政府协助情况下通过收购本地企业的土地、厂房等优质资产资源,进而出租收购的优质资产资源,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的经营方式与土地价格及市场距离、巨额收购资金、政府保护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其四,“协助型服务业”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在政府协助情况下通过水电供给服务、物业服务、公墓服务、土地流转服务、水利灌溉服务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协助型服务业”与服务价格及市场距离、政府协助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其五,“银行存款放贷”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通过银行存款放贷的利息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银行存款放贷”的经营方式与存款放贷资金的经营条件密切相关。其六,“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指村集体通过投资入股获取股份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与入股资金、优质项目等经营条件密切相关。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我们要坚持区域有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不同区域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应当有所差异,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东部沿海农村及城郊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采取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以水电供给服务和物业服务为代表的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中西部普通农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可以采取资产资源租赁、以土地流转服务和水利灌溉服务为代表的协助型服务业等经营方式。东部沿海地区及城郊地区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可以尝试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城郊地区且具有文旅资源禀赋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可以尝试农旅融合的经营方式。其二,我们要坚持主次有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应当区分主要经营方式和次要经营方式,从而保证经营方式的稳健有序。资产资源租赁、协助型资产资源收购、协助型服务业、银行存款放贷等经营方式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外部输血、入股分红、农旅融合等经营方式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次要经营方式。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