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乡村振兴专题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伏岗村为什么要调整土地
2008-09-24 16:52:51 本文共阅读:[]


        豫东某县伏岗村,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887口人,耕地面积3056亩。主要农作物有大蒜、小麦、玉米等。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700 元。集体有25亩农民称之为的林场地(延续大集体时的称呼,现在并未种果树),因建学校筹集资金,于2006年承包给个人15年。

    去年伏岗村干部向乡里提出想调整土地,他们多次召开不同类的会议,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96%的农户同意调整(指大调整,以下同)。因为调整土地不符合国家土地承包法的基本精神,更与上次调整时宣布的政策相违背,乡里回答说:“乡里啥时候都不会答应你们调整土地,如果非要调整,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但是不能引起群众上访。”我作为包村领导,从内心说我是支持调整土地的,因为我认为调整土地意义很大,但是我也怕群众上访,我的态度是暗中支持,不冷不热。因为得不到乡里明确支持,最后没有调整。我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感觉该村还确实到了必须调整土地的时候,调整土地,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和谐乡村,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一是调整土地有利于化解人地矛盾。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乡镇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计划生育超生罚款成为各乡镇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各乡镇普遍对超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甚至是劝农民超生,人地矛盾很突出。自1998年调整土地以来,伏岗村新增人口613人,减少人口378人,一些农户全家四五口人只有一口人的地。如8组王某,全家5口人只有一口人的地。

    伏岗村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大约12年前后,由于该村卖血村民较多,导致该村许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近几年先后到了发病期,150多人因此先后死去。其中9户男死女嫁,门户已绝,他们的地大都是有其亲戚耕种,有的还是外村亲戚。一边是那么多人没有地,一边是外村人耕种自己村的地,村民意见很大。

    解决人地矛盾,国家土地承包法提出的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国家允许村组预留不超过总耕地面积的5%的机动地。但是在执行中,由于土地越来越少和干群矛盾紧张等原因,群众根本不允许干部留机动地。

    上面给出的另一个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是“对树揭皮”,即增一口人先等着,什么时候去人了再添上。但这个办法我们乡几乎没有村组用,主要原因是1998年调整土地时,我们县执行的政策是“30年不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对于新增人口怎么办,说实在话,作为乡一级领导,他们一般是只顾完成上面的任务,而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我当时在另一个乡当主抓农业的副乡长,我的印象是当时上面要求时间太紧,这个政策又不符合农村实际,因此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不理解和抵制,乡里以走形式应付上面。农村的实际是,在这以前村组一般都有约定几年一小调,几年一大调,有的是刚调整过土地,有的则还不到调整时间,这部分村组占绝大部分,他们都不同意调,一则是调地太麻烦,二则是刚调过的农民不愿意调。农民的实际是,农民是靠地生活的,添人添地、去人去地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上面提出的政策“30年不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他们认为根本就是“胡说”,他们也大都不相信真的会实行这个政策。由于这些原因,当时执行这个政策困难很大,乡里没办法只好走形式应付,就是土地承包书不发给农户,或者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只发个别村委,有的是发后又收了回来。据我乡当时具体负责此事的农经站长说,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我乡只发了七八个村委。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政策还真的执行了下来,造成现在人地矛盾突出。主要原因是减人的农户依据上面的政策不同意调地,乡里怕他们告状,加上调整土地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按照原来约定该调整的村组就这样拖了下来。

    二是由于近几年三农政策调整力度较大,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和种粮直补、种子直补政策,使本来就大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这些矛盾大都和农户利益直接相关,常常需要钱和地来解决,由于大多数村组没有集体经济,调地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比如说伏岗村5组,上次调地时由于分地人员丈量出了差错,结果有4户地分的不够,再重新丈量很是麻烦,那些分到好地的农户又不同意重新丈量,当时就没有重新丈量。他们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交公粮时由全组农户分摊少地的农户,后来费改税也是这样解决的,农业税取消后,这个矛盾没法解决了。集体没有钱,向农户收钱又非常难,干部一般也不愿意收这个钱。少地的农户追着干部要钱要地,干部没办法只好拖着,答应下次调地时补地。6组也有六、七户是这个问题。

    又比如说8组,上次分过地以后,组里新打了两眼井,打一眼井占地按2分地赔偿,没有取消学业税以前,赔偿有全组农户分摊,农业税取消后没了办法。农户经常找村组干部要赔偿,村组干部很是苦恼。还有一个组也是因为打井,打井是好事,群众都愿意叫打,就是都不愿意叫打到自己地里,最后组长就找了和自己关系要好的一户,把井打在了他地里,该农户虽说碍于面子没有追着组长要求赔偿,组长却说他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这样一年二年还行,长期拖下去总不是个办法。

    还有一个特殊问题,为关心方便艾滋病人,上面出钱在伏岗村建了一个艾滋病医院,占地一亩。当时说好是每年由医院补给农户1500元钱,医院就补了一年,后来可能是因为医院负担不起就不再给了,又说是村里出地,农户追着村支书要钱,村里没有钱,支书答应调地时解决。

    类似以上这些问题还有,在一些人看来,这些问题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之事,可是在村组干部那里却是极其烦心的事,都成了大事,要钱没钱,唯一有的土地发包权又30年不动,他们说:“现在当干部真没意思”。

    种粮直补、种子补贴都是依据耕地进行补贴的,有多少地就补贴多少,没有地的就不补,这使那些没有地的农户心里更加不平衡,因此他们要地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税费改革前种地负担重,有些农户就把地交了,近几年不仅取消了各种负担还搞补贴,这些农户就想把地要回来,但村里已承包出去,矛盾暂时无法解决。

    三是调整土地有利于降低土地管理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井办电是伏岗村村组干部下决心调地的又一个原因。为了帮助艾滋病高发村发展经济,2006年初,上面向伏岗村派驻了工作组,说是帮助村里建设新农村。为了抓住时机得到工作组更多支持,工作组进村后不久,在我建议下,村里向工作组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点设想:一是修路,大约4公里;二是整治村庄,建设整洁村容;三是打井办电,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四是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这四点设想,村组干部对打井办电最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一项意义最大、最实惠。现在伏岗村群众浇地都是用对口抽井,用四轮车或三轮车作为动力,很费时、费力、费钱。这种井较浅,天气稍微旱得狠点只能出半管水,一块地好长时间浇不完,叫费时。发动机器的活通常妇女干不了,致使男劳动力不敢放心外出。这种井还很容易漏气,一漏气就不出水,常常摆弄半天才出水,浇地时还要抱着胶管在地里来回跑,叫费力。由于近几年柴油价格居高不下,还很费钱。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用柴油浇地大约每亩需用柴油2.5公斤,按目前柴油价格每公斤2.5元算,浇一亩地约花费13元。如果打井办电浇地,浇一亩地大约需9度电,按目前家庭用电每度0.7元算,用电浇地每亩花费是6.3元,比用柴油浇地节省一半还多。全村3056亩耕地,普浇一遍可节省资金2万多元。全年按浇9遍算,全村全年可节省资金18万元。还有,对口抽井浇地用的胶管损坏很快,一盘新胶管一般只能用2年,每盘100多元,一家至少得2盘胶管,这又是一笔支出。浇地还必须有车,加上维修费用,更是一笔大开支。买不起车的农户,浇地时就作难,生产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我给工作组的同志说,帮助艾滋病家庭,给点钱给点米面是应该的,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干打井办电这样的实事,人人都受益,艾滋病家庭受益更明显。

    现在发展农业生产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地块过于零散,每家每户都是好几块地,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伏岗村10个组,有7个组是每家每户分4块地,有2个组是每家每户分3块地,还有一个组是每家每户分5块地。本来该村就是人多地少,再加上分那么多块地,每块面积都不大,管理起来很费劲。还拿浇地来说,本来对口抽井就不容易出水,好不容易出水了,不多长时间又得换另一块地。旱情严重时农民都是记井排队浇地,你浇完这一块地再换另一块地,大多是别人正浇着咧,再出外干活时间又太短,剩余时间就浪费掉了。由于现在农民收入渠道多了,农民对地的好坏并不是特别在意,为便于管理,一些农户就自己和邻边农户商量换地,有的甚至用自己的一等地换别人的二等地或三等地。他们说:“这样虽然吃点亏,但是管理方便了。”伏岗村这次调地就是要把地块进行合并,地块差别太大不能合并成一块地,他们打算每家每户最多分二块地,这样不仅管理方便,也为推广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基础。这些年地长期不动,农民很是下劲改造土地,除个别地块外,地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多,也为合并地块创造了条件。就是有差别,他们说也可以按粮食产量进行折算。

    开会时我还给村组干部讲这样两个道理。一是用电浇地,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就会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许多劳动力特别是男劳动力,就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寻找其它挣钱门路。只有挣钱门路多了,农民收入才会有较大增长。现在是当农民不种好地不行,但只种好地也不行。二是在至少可预见的将来,气候变暧还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这必将导致旱情更加严重,干旱天数增加,水利条件好坏将是决定今后农业生产的关健性因素。水利建设跟不上,将来不用说过小康生活了,就是温饱可能也会成问题。这些道理,加上眼看着的实惠,村组干部对打井办电积极性很高,但是,时一步商量怎么打井时,大家犯了难。犯难不是犯钱的难,工作组答应帮助解决钱的问题,主要是犯井打在哪里的难。地都分给了群众,打在谁的地里都得赔偿,工作组有钱打井,可没有钱赔偿,就是有钱也不能赔啊!赔到什么时候呢?工作组走了咋办?开会时10个组只有2个组表示可以把井打在路边兴许能解决,其它几个组都表示井打在谁的地里不赔偿不好办。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不大调整土地,打井办电这件大好事几乎没法办。这更加坚定了村组干部调整土地的决心,他们不想丢掉工作组这个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四是调整土地有利于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这没有错,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新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脏乱泥泞的村庄无论如何不能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村建设难免要通路扒一些房子,无论扒谁的房子,最低条件是村里得给人家划一处新的宅基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整治空心村,中央在新农村建设的文件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可惜它的阳光还没有照到我乡和伏岗村。村组干部说,解决空心村问题,县乡不下大的决心,没有统一行动,光靠村里的力量根本不行,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要整治,必然涉及县乡干部和在外工作人员,叫他们交出宅基地,村干部没有这个胆量。

    就是没有新村建设这个任务,宅基地问题在伏岗村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有些农户没有宅基地,有的宅基地的路不通。空心村没有力量整治,地也不能调,他们经常找村组干部,村组干部对此是束手无策。特别是那些到了结婚年龄还没有宅基地的农户反映更强烈。到了结婚年龄怎么还没有宅基地呢?原因是伏岗村,1995年搞过一次村庄规划,因为通路扒一些房子占一些农户的宅基地,村里答应将来调地时予以解决,这些年一直没有调地,这事就搁了下来。这样的农户共6户。伏岗村约定成俗的规定是一个男孩一处宅基地,二个男孩二处宅基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如何解决,他们的宅基地问题也逐渐提到了村组干部面前。这样的农户目前伏岗村共有76 户。

    对于伏岗村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村里因为艾滋病问题名声不好,小孩找媳妇本来就难,再没有一处好的宅基地,他们说才不好找媳妇呢?

    五是调整土地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30年不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对这个政策当时上面有个说法,说是这样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地长期不动,农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调整农业结构了。我认为这是不懂农村农民实际的空理论,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至少在我所及的乡村和农户也并没有出现这个效果。实际情况是,农民要搞农业结构调整,要种新鲜东西,必须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否则会被别人偷光,而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又必须种到一定规模,否则根本不划算。种到一定规模与目前地块过于零散存在很大矛盾,自己与别的农户调换地又存在很多麻烦事。面对困难,农民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放弃调整。伏岗村8组农民王国富种植黑木耳,因为自己没有足够大的一块地,为达到一定规模,他只好租邻边农户的地,地租是每年2000斤粮食,麦秋两季各1000斤。4组农民朱心年想种菜,为获得一块足够大的地,他连续两年与邻边农户商量租地都达不成协议,最后只好作罢。全组农民王小法是个兽医,一直想养猪,也是因为调换地达不成协议,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愿望。村支书建了个占地9亩、容量1000多吨的冷库,自己的地调换完了还不够,又用亲戚的地与其它农户调换,他说,不是当支书,光调换地这一项恁 难冷库也建不成。这些例子说呢,不是地长期不动,而调整土地、适当合并地块很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农民的普遍看法是,三年五年一调整确实有点频繁,但是三十年不动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说:“这净是胡扯”。

    调整土地适当合并地块,打井办电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成立起来资金互助合作社,帮助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就能推动伏岗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来。这是我的想法。

    六是调整土地有利于解决耕地乱栽树问题。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2006年曾到我乡作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他住的村与伏岗村仅一村之隔。贺教授找了很多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他临别时对我说,干部群众对耕地里乱栽树反映很大,村干部也很头疼此事,你们乡里是如何解决此事的呢?我说,我主管林业,说实活乡里对这个事情也很不好办。地是农民的他有经营权,乡里不好干预,群众不告到乡里,乡里一般不管。就是告到乡里,我们也只能作说服教育工作,作协调工作,农民不听我他们也没有办法。我曾在报上看到一个材料,意思是说,《民法》里有一条讲,在耕地里栽种其它东西要以不影响邻边农户的收益为界限,否则就可以视为侵害了别人权益,农户可以依法上告。我在会上把这个知识讲了,要求村干部以此为依据处理此类纠纷,看来收效也不大。问题的关键是,开始时由于没有引起重视,现在已经漫延开来,再解决不好解决,有农户栽了,你就不能不让邻边的农户栽,因为他种庄稼种不成,你怎么不叫他栽?至于说依法上告更是不好办。

    农民在耕地里乱栽树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一是近几年速生杨树价格上涨,栽树虽然比不上种庄稼效益高,但省事;二是常年出外打工者没有时间经营土地,他们就种上树了事;三是土块过于零散,对于质量较差的地块农民懒得管理,就种上了树,四是个别农户种地较多,主要是种外出打工和死去亲人的,他们管理不过来,把一些地种上树,逼使邻边农户也种树,连锁反应,面积越种越大。综合分析以上原因,我们认为通过调整土地平均土地、适当合并地块,打井办电实现水利现代化,很有利于解决耕地乱栽树问题,至少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条件。

    七是调整土地有利于农民实行新的合作。我一直认为,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反其道而行之”,即农民必须走合作之路。如何合作呢?走回头路搞大集体不可能,新的合作只能建立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我的想法是调地时除适当合并地块外,还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合作的好处,并建议关系要好的农户抓一个阄,使他们地块相邻。随着浇地初步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民就会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出来,加上农业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关系要好、相互信任的农户就可能把地合在一起,由此带动劳动力和资金的合作,农民由此就可能走上一条新的合作之路。只有走上新的合作之路,农民才有希望,农村才有希望。

    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复杂问题一定要着眼于事物的大本大原。土地问题过去是至今仍然是三农的大本大原,因此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本大原。生产责任制的潜力已发挥殆进,在有些地方甚至已成为三农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走回头路又不可能,怎么办呢?就我们这里来看,我认为办法就是对生产责任制进行改良。具体说来就是整治土地、调整土地、合并地块,并以调整土地为契机,规划村庄,打井办电,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引导农民围绕农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可能突破生产责任制的障碍。只有农业机械化发展了,二、三产业发展了,土地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已经很小,土地才可能收归集体耕种,生产责任制才能寿终正寝。这显然还需要很长时间。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