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该书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大样本面板数据,以新一轮农地确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期DID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分别以农户耕地抛荒、有机肥投资、化肥与农药使用为例,先后考察了农地产权保护对农户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新一轮农地确权为表征的农地产权保护显著强化了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它不仅有效遏制了耕地抛荒,也显著提高了有机肥投资,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仍有必要以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基本完成为契机,不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持续深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作者简介
 郑淋议 管理学博士,重庆武隆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农村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土地科学》首届青年编委、Modern Agriculture副编委。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软科学青年重点课题等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并在《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和Food Policy、Energy Economics、 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工人日报》、光明网和CGTN Opinions等网络媒体发表社会时评近10篇。其中,单篇首发平台最高阅读量500万+,多篇被WHO、求是网、央视网、人民日报海外网、新华报业网以及《新华文摘》(网络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出版信息
 作者:郑淋议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数据、方法、技术路线与关键问题
 1.5 结构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2.3 分析框架
 3 农地确权、耕地保护及其相关关系
 3.1 农地确权的历史演进与最新进展
 3.2 耕地保护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现状
 3.3 农地确权与耕地保护关系的描述统计
 4 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耕地数量保护的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4.3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研究设计
 4.4 实证结果
 4.5 异质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的影响
 5.1 问题的提出
 5.2 文献同顾与理论分析
 5.3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研究设计
 5.4 实证结果
 5.5 异质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的影响
 6.1 问题的提出
 6.2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6.3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研究设计
 6.4 实证结果
 6.5 异质性分析
 6.6 进一步讨论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