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昌平谈三农

热点时评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时评 >> 昌平谈三农 >> 正文

疫情中抓好机遇,将中国由粮食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2020-05-22 19:27:27 本文共阅读:[]


上周谈了粮食安全问题,收到很多反馈意见,很多朋友认为我太乐观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历来是谨慎乐观的。在2010年02月,当时粮食安全问题也是热门话题,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文章——《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

一、政府政策不要犯颠覆性错误

在这篇文章中,我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内因和外因,指出只要政府政策不犯颠覆性错误,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养活15亿人、甚至16亿人,可以成为世界农业强国,粮食出口大国。

什么叫颠覆性错误呢?第一,种子战略出错,导致种子主权丧失。2007年,我曾给袁隆平先生写过一封公开信,讲的就是要防止种子战略出现颠覆性错误;第二,土地政策出错——农田向所谓的龙头企业集中(这十几年来,我不停的写文章呼吁农民坚决抵制土地向少数人集中);第三,长期的谷贱伤农(不停呼吁一定要让农民生产粮食有利可图);第四,保障农业所必须的油肥药等有充分的供给和储备;第五,保持强大的抗灾能力。

自2010年2月以来,虽然没有再写文章谈过粮食安全问题,但一直高度关注上述与粮食安全相关的五个关键问题。可喜的是,上述五个问题都没有恶化,有的在向好的方面转化,粮食产量一直稳中有增。

二、疫情下中国有望成为粮食净出口国

今年,由于全球性疫情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又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一些国家停止出口粮食,很多国人有些心慌,开始储粮。国人家庭储粮,这不是坏事,是大好事,一方面会带动国内粮价上涨,另一方面可为国库腾出库容,回收现金。但我要告诉国人的是,中国的粮食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保证国民吃饱是没有问题的;我还要告诉国人的是,疫情的影响,国人储粮,推动粮价上涨,加上因疫情导致农民工滞留农村,我认为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肯定有1%-3%的增长,且会推动粮食进入新一轮增产周期。一旦粮食产量进入新的增产周期,如果粮价保持5%的小幅增长,2021年-2023年粮食产量每年还将有2%-3%的增长,或许更乐观。

根据我三十多年的观察,正常情况下,粮价每上涨10%,粮食产量三年内可增长5%。我预计今年粮价(全球性)涨10%是可期的,只要粮价维持住2020年的价格水平三年不回落,最好2021年—2023年每年再有3%的涨幅,中国的粮食产量过14000亿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这样,中国2021年就由粮食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或者可以减少粮食生产面积而扩大大豆自给能力。

三、中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重大意义

中国成为粮食净出口国的意义非常重大:第一,有利于增加中国农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中国经济去外向依附型;第二,有利于破解别国粮食武器化战略,增强我国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中国人必须明白,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是农业强国,休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第三,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彻底灭亡土地向极少数人集中的邪恶意图。这,是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石。第四,这次疫情后,全球化原有的经济秩序和产业链供应链业态必将会发生巨大改变,中国要适应这种剧烈的改变,并从全球性衰退中率先走出来,关键靠振兴乡村——重新经历一个八十年代。增加粮食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再来一个八十年代的必要前提。

四、重新定义粮价的好时候开启一个新时代

新冠病毒虽然造成了全球性灾难,但同时也创造了粮食涨价的机会,应该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把我国的粮食产量提高到14000亿斤以上,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2008年6月,本人曾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过一文——《全球粮食危机对中国或许是个大机会》,文中观点和建议现在依然不过时。

现在是重新定义粮价与房价、医药费、学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比价关系的好时候,要利用好粮食涨价的机会,彻底解决前几十年形成的外向依附型经济的后遗症。开启一个新时代,正当时!

作者简介:李昌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土地法制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乡建院院长。

编辑审定:于凤瑞 翁展鹏

关闭

CopyRight©2016 illss.gduf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土地法制研究网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