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法律网编者按]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建起来了,但这个田间地头冒出的新生事物如何运营?服务圈内多方利益交织,如何分配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呢?
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建起来了,但这个田间地头冒出的新生事物如何运营?服务圈内多方利益交织,如何分配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呢?
在莒南县洙边镇的为农服务中心,花生播种时节,围绕种什么品种,中心成员开会讨论商量。
莒南洙边为农中心主任庞立虎主持:“花生种什么现在咱们举手表决,同意种海花的举手,123…8个人..同意种丰花的举手,4个人。这样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咱地就种海花。”
为确保决策效能,公司制的服务圈全都建起了包括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在内的现代企业治理框架。
一个锅里摸勺子,七嘴八舌的决策问题解决了,七子八婿的利益又如何分配呢?这是章丘市辛寨为农服务中心的收益图,其中90%来自集约化经营。
章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主任黄庆国介绍:“我们主要挣的是服务费,具体来说就是集约化经营的节本增效一块,农资差价是一块,再一个就是托管费。”
在高密,为鼓励服务圈建设,政府每个服务圈补贴百万元。
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称,购买公共服务,让每个托管服务圈的几万亩土地实现了高产高效,让几千户农民实现了收入多元化,从而达到地增产人增收的目的。
莒南洙边村是典型的候鸟村,农民闲时到青岛打工,忙时在家种地,以往两头跑却不捞好。
莒南县洙边村农民刘东表示,土地托管以后,土地收入和原来差不多,但每年一收一种省出4个多月时间,就可以增加收入一万来块钱。
土地进入服务圈托管后,全村解放出1000多农民外出打工,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
莒南县副县长万明国表示:“土地是农村的稳定器蓄水池,他进城有钱赚,返乡有退路,这样农村才稳定。”
如果说每个服务圈是一个齿轮的话,那么,是什么带动它们在千万亩土地上磨合运行呢?在全省为农服务中心运行图上,省社除业务指导基层社外,重点以农资、农机、金融等省级平台服务县级农业公司和服务圈。双线服务,形成省市社中枢与服务圈终端的互联互通,构筑起从终端到中枢扁平化低成本的链式服务体系。
山东省供销社副主任许广民讲:“主要是“三个六”,省市社公司承担农资、农产品统购分销等六大功能,县级农业公司负责惠农政策、产业对接等六大功能,服务圈承担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六大功能。”
目前,山东省供销社牵头组建了400多个农资区域配送中心,150多个农产品统采分销龙头企业,整合大型农机8600台套,农用飞机100多架,智能配肥终端一万多台套,粮食烘干机30多台套,农资农机资源整合成一个大平台,延伸到农户,农产品产加销优化成一张网,网到地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主任刘守英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在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的组织方式、农业的要素组合方式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
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不变,主体姓农,供销社纵横联网全程社会化服务,联地联农联心联利,服务圈就此在田间地头扎下了根。
全国供销总社合作指导部部长刘进喜表示:体现了供销社与农民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均享,激发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活力和潜力。
中国农地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