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首先提出了一个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旨在表明中国在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基础上乡村振兴的基本格局,明确提出城乡中国是我们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基本结构形态,农民的代际革命及他们与土地和村庄的黏度变化是乡村转型的根本维度,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极端都将加重乡村问题。在乡村振兴的支撑框架里,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在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中的支撑作用,只有守住了这两个安全,乡村振兴才有实现的前提。为此,国家相关农业和乡村支持保护政策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农民和农村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农业产业的低回报、产业单一和低复杂度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乡村产业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必须革新农业理念,推进农业要素组合与升级,实现农业和乡村产业革命。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形态,乡村振兴中的乡村与自然是紧密的孪生体,村庄既是农民关系的载体,也是与生态环境互动的主体,乡村规划与形态必须以生态韧性为导引,实现人、村庄与自然的有机和谐。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与缩小和其他群体差距是乡村振兴的标志,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难度加大及财产性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才能使整体农民群体和继续从事乡村产业的农民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则保障,乡村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都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智慧治理嵌入乡村社会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全面脱贫后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依然是乡村振兴阶段的重要问题,正确理解乡村产业的基本特性,发展提高在地农民劳动利用率的可持续乡村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行方式。城乡融合是城乡中国格局下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和延伸带上,只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阻隔,实现要素、公共服务、基本权利的城乡平等,就能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曾先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经系与土地研究中心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交流。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互动。近年出版的有影响的土地专著有:《中国土地问题调查》《中国土地政策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直面中国土地问题》等。
出版信息
作者:刘守英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 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制度供给
第一节 研究进展
第二节 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
第三节 影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分析
第四节 强化乡村振兴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撑的总体思路、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第五节 乡村振兴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一个政策框架
第一节 乡村振兴的支撑政策需求
第二节 乡村振兴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镜鉴
第三节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改革创新与体系完善
第四节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
第五节 乡村振兴支持政策的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乡村产业振兴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城乡中国时代的乡村产业新需求与新供给
第二节 质量兴农体制机制研究
第三节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完善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研究
第一节 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户家庭经营收入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与农户工资性收入
第三节 美国家庭农场的政策体系及其对中国农户增收的启示
第四节 完善农民增收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生态宜居目标导向下乡村空间规划和建设指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内涵和组成
第二节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乡村空间规划研究和政策建议
第四节 乡村规划建设指引案例研究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设计:问题、成因与策略
第一节 现实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的基本特征与现存问题
第四节 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设计
第五节 农业发展的五大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第六节 实施农业支持保护的策略探索
第七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乡村治理有效实践研究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面对的新场景
第二节 数字技术应用与多主体参与的实践
第三节 融入数字乡村的智慧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路径:对浙江五个先行县(市、区)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推进的背景
第三节 县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的不同
第四节 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推广路径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构建权利开放与要素通畅的城乡土地制度体系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权利开放——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展望
第四节 城乡要素流通面对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五节 市场与产权——土地制度改革主要问题辨析
第六节 地方改革实践
第七节 构建城乡权利开放、要素通畅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特征、机理与脱贫模式研究
第一节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与政策倾斜
第二节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机制
第三节 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研究
第四节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机理研究
第五节 扶贫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六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乡村振兴的主要挑战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大制度供给,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政策机制
第三节 提升生态韧性的乡村宜居空间规划和建设指引
第四节 多主体参与、场景关注与乡村智慧治理
第五节 完善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
第六节 生产要素间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
第七节 基于目标导向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八节 总结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经验,实现深度贫困地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