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开了扶贫会,打气鼓劲走完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今天还是接着谈与贫困相关的话题吧。在今年内,贫困县理论上都可以摘帽了,个人认为摘帽摘的一个不剩最好。时间到了嘛,任务就应该完了,这是个惯例。这个时候,喜欢咬文嚼字的伙计们就别什么扯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对脱贫的影响了,让千百万可怜的基层干部们都能放下旧事干新事,都有种被解放了的感觉,轻装上阵向前奔。皆大欢喜,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哩!
精准扶贫工作几年下来,很多人付出了千辛万苦,承受了很大压力和太多委屈,当然也换来了伟大的成就:一个不剩的摘下了贫困县、贫困户的帽子。这样的成就,很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了!喜欢挑剔的伙计们最好别在鸡蛋里挑骨头了,让具体的扶贫工作者及亲自部署指导扶贫工作的领导者都自豪也自信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呀!
精准扶贫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又必然会进入后精准扶贫时代——开展可持续反贫困斗争,以巩固精准扶贫来之不易的伟大成果。扶贫工作即将进入新阶段,扶贫工作者们将踏上新征程,下一阶段的可持续反贫困斗争,应该如何开展呢?
我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把可持续反贫困斗争,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之中,在乡村振兴中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和欠发达地区问题。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呀,不要再单独部署可持续反贫困工作,要把可持续反贫困纳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统筹兼顾,即反贫困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子项。反贫困工作没做好,乡村振兴就一票否定掉!建议2021年把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扶贫办扫进历史博物馆去!
第二,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助民互助”——重建村民村社共同体主体性(村社共同体,即:产权、财权、事权、治权“四权统一”的村民村社一体化组织),由村社共同体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依靠村民村社共同体开展可持续反贫困斗争。我们党和政府,要把摇钱树和聚宝盆留给村民村社共同体集体经济组织。什么是摇钱树和聚宝盆呢?发展合作金融和合作保险是种摇钱树,各村联合起来整合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共同建设产业园区或小镇综合体等是造聚宝盆,再不要把摇钱树和聚宝盆给个人和垄断部门了,否则村社共同体拿什么凝聚民众合力开展反贫困斗争呢?!政府还要把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性资源和权利都向村民村社共同体集中,不要撒胡椒面,把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社共同体建设成乡村社会的基本组织主体、基本产权主体、基本经济主体、基本治理主体,当然也是开展反贫困斗争的基本主体。助民互助,才是共产党人领导的可持续反贫困之道,才是社会主义大道。施小恩小惠式的扶贫是雕虫小技,消除不了贫困的根源,决不是共产党人的作为。
第三,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可持续反贫困斗争,要旗帜鲜明的反对集中财政资源、国企资源打造高大上的脱贫致富典型的形式主义反贫困。要激发村民及其共同体的反贫困自主性,激活农村发展共富的内生动力。现在,大领导人去了某个贫困村走了一圈,讲了几句话,各级立马派工作组、上各种项目,轰轰烈烈的把这个贫困村打造成脱贫致富的典型村,还组织全国的基层干部去参观学习,学习什么呀?有什么可学的?学习等靠要吗?!学习等待金砖从天上掉下来落在自己头上的机会主义思想吗?!这些年,为大领导面子而不惜代价造样榜树典型的新形式主义全国性泛滥,要不得,要不得,实在要不得啊!不能这样搞了,这样搞不得了,这是典型的低级红高级黑哩!各级的宣传和政研部门还大张旗鼓的总结宣传这种新形式主义下的蛋,这真是红到了极点黑到了家啦!
第四,成立国家生态扶贫银行,建立生态扶贫体制。我国西南和西北的几大贫困区域,都是生态脆弱区域,当地的老百姓应由农民转变成生态民,其基本任务不是搞农业,应该是恢复生态,提供生态产品。假设有二十万亩喀斯特山区,其间生活着一万贫困人口,这一万人就是生态民。解决这一万贫困人口收入的办法可以这样做:先成立一个生态银行,由财政逐年注入资本金五到十亿人民币,鼓励当地的村民封山育林,根据植被水平和生态价值,每亩山林可以在生态银行抵押2000—20000元的无息贷款,如果贷款到期不还,山林收归国家的生态银行。二十万亩山林管理的越好,生态价值越高,这一万名生态民拥有的财富就越多,就越富有。这种”生态银行+生态民”的”生态建设+反贫困”模式是一举两得模式,比林业部的”年年栽树年年栽、年年栽在老地方”的财政拨款植树造林的模式好!
第五,政府不再直接帮助贫困者增收,应激发社会扶贫活力,让社会的专业扶贫力量帮助贫困者增收。政府是提供公共品的,帮助贫困者增收的事,不是公共品,政府不能直接干,必须由社会力量干。政府财力有限,社会民力无穷。要鼓励各种公益组织在扶贫领域开展竞争,使之成为专业的反贫困机构。谁做的好,财政和税收就优惠于它。要下大力气整顿各种基金会,要把以假扶贫假公益、真逃税真洗钱的基金会收拾干净,让真正的社会扶贫力量得以激活和发展。
第六,要大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把农村老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村老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大的扶贫。
第七,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第八,完善全国性的救急应急体系建设和生产生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把乡村一百平方公里范围作为一个基本的救急应急和生活安全保障单元来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基本做到救急应急本地化自主化、日常食物本地化自主化、种子种苗本地化自主化…。要把乡镇的学校等公共设施升级成灾难时刻的庇护所和救护中心。
作者简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土地法制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乡建院院长。